第141章 尘埃落定(1 / 2)

  罗月止听郑迟风的转述,爽得直想拍大腿,赞叹富彦国实乃忠直慷慨之人。

  郑迟风与他对饮一杯,突然凑近过来,笑得颇有内涵:“富先生说,等忙过了这段时间想亲自见一见罗掌柜。”

  罗月止总觉得他能把挺好的话说出一股子放荡劲儿来,就这语气,这小眼神儿,君子之交都能叫他给掰成狼狈为奸。

  罗月止往后靠了靠:“受宠若惊。”

  几杯酒后,罗月止又忍不住感叹:“吕相公这样说话实在有水平,日后富公若当真挖出来什么穿红袍的官与度牒案有牵扯,人们首先要想的便是他与富公的派系关联……倘若恰巧是政敌,反倒不好动了,秉公执法也会落下个结党攻讦的名声。”

  “这事不能这么办。富公君子坦荡,却也不能不解释。”罗月止仰头喝尽最后一盏酒,“舆论这种事,可从来没什么清者自清的道理。”

  “听这意思,罗掌柜又要仗义行侠了。”

  “仗义行侠算不上。”罗月止笑笑,眉目生得好看,便叫眼中的市侩都显成机灵,“舆论如火,想蹭一蹭富公的热度罢了。”

  ……

  “写我的文章?”富彦国于案牍间抬头,伸出手去,“拿来叫我看看。”

  这本册子标题叫做《杂文时报人物特刊》,内容不多,总计也不过薄薄二十余张蝴蝶页。其中记载了多为本朝德才出众的名士,有学而优则仕的官宦,也有隐匿江湖的贤德隐士。

  其中正有一篇文章写到富彦国,还提起他之前的好几段经历:

  说早些年山东匪患猖獗,他在此事上同范希文据理力争,认为地方县令软弱无能,反向乱匪谄媚,沆瀣一气,理当问斩,否则日后谁都想着明哲保身,哪儿还生得起剿匪之心?

  还有一件事,说前些年西夏犯边,朝廷的西军于金明寨大败,有人状告主将刘平通敌叛国,而富彦国自请调查兵败原委,亲赴边关,多加查证,还大将刘平清白,将临阵脱逃反诬主将的宦官当街腰斩……

  明辨是非,嫉恶如仇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而现在,他是主张彻查度牒案的中流砥柱。

  这样一个人,若是为了查案而“冲撞”朝中要员,百姓自会认为他不畏权贵,此举更是赤胆忠心。

  富彦国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赶紧叫仆使将书拿走。

  “主君被百姓交相称赞怎么还不高兴呢?”仆使反倒兴高采烈,“这是多好的事!”

  “我若为这种事高兴,才当真是沽名钓誉,假公济私。”富彦国低头写字,叫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

  罗月止一直没把此事同赵宗楠分说,直到册子上市,赵宗楠来问,他才将事情原委讲了个明白。

  赵宗楠盯了他半晌,轻轻叹了口气:“真不叫人省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