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避之不及(1 / 2)

  最为震撼的一次,当属他听三司的好友说起,去岁时节,京中连同京畿的商税竟然大涨三成之多。

  究其根本,或许与京中广告盛行,鼓动消费有关。

  范公在西北时每每看到这样的书信,都表现得十分欣喜。身边小吏不懂,曾经开口请教。

  范公便说了这么一句话:“钱之一道譬如水源,藏则死,流则生。”

  贵家大族若将金银铜币都囤积在家中,库房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世间流通的钱帛就越来越少,财富更无法流到百姓手中。而对于朝廷来说,钱帛流通即可生税,这亦是富国之法。

  故而藏钱乃是死局,流通方是昌盛之道。

  他曾经没能想通,究竟是怎样的“广而告之”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如今回了京,方惊觉何为“变化一新”。

  汴京街道上,几乎各家商铺都有门牌灯箱,各自写着格外吸引人心的推荐词,有些语句典雅对仗,但更多的偏向白话谐语,读来生动有趣,朗朗上口。

  入夜之后,这些灯箱内燃灯烛,火光照得字字耀目,木架支起四角,便是在一里之外都能看得清楚明白。

  从前见惯了的望火楼边,各有些几丈高的木柱分列两旁,布绸旌旗垂下,并不是谁家生意的推广,而是号召京中百姓维护市容,及时处理生活垃圾,抑或提醒沿途车马礼让行人,谦以修德。

  甚至有伙计沿街撒散裹着油纸的饴糖,将糖吃完,油纸背面便写着商家的折价信息,推销活动,若有需要,可随时入店咨询。

  范仲淹乃是名满天下的儒生领袖,听说他今日回京,京中的后学与好友皆翘首等在范宅门前,意在为范希文接风。

  谁知掀开车帘,多年未见的范公苍老了许多,但精神头好得很,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再看他怀里,好家伙。

  广告团扇、广告仿单、各家商铺的打折册子……满满抱了整怀。

  范仲淹范希文自小家世清贫,儿时读书的时候,恨不得一碗粥分成三天来喝,属于极其典型的价格敏感型用户,为官数十载,对物质条件素来没什么要求,好东西反倒用不惯。

  但他一路穷过来,却有个无伤大雅的小毛病,看到便宜的东西就走不动道。

  “多年未入京,百姓竟如此热情。”范公乐呵呵地感慨,“各类折扣颇多,收到手中,便一件都舍不得扔了。”

  欧阳永叔:……

  早知道如此,今天该把那“始作俑者”也薅过来。

  叫他好好看看,回京不过半日,他就把一个半世清贫的当代大儒忽悠成什么样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一些无厘头印象:如果北宋文人天团可以用某宝网购?】

  范仲淹:精打细算等折扣算满减,不浪费一分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