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Champagne Supernova144(2 / 2)

舆论,娱乐,文化亦是如此。

38万人,这是北条在霉国四场演唱会的现场观看人数,至于有线电视观看人次更是无法统计。

对于Zard的演出,绝大多数都是赞美之词,38万观看人次几乎占领了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

哦,太阳报啊,太阳报在报道查尔斯王子的新情人,以及第三版的“查尔斯王子的情人大比拼!”

经过这三个月的高强度曝光,已经发行半年有余的《SakaiIzumi》突破了900万的销量,随着演唱会进行的《Live》也突破了500万大关。

北条对这个成绩当然是满意的,都上百万了还挑什么。

当然也有人不满的,索尼的董事会一名来自三井财团的代表,对此颇有意见。

在董事会上对着北条发难,理由是销量增长远不如《BackToTheMusic》,并且索尼给予的支持过大。

这个指控对北条来讲,简直是挠痒痒,索尼也不是傻子,因为这点小事而问责。

从纽约到悉尼,从盛夏到晚冬。

8月末的悉尼,气温还远远未达20度,北条是中午落地的,此时气温最高才17度。

事实上,因为南半球从来没有出现一个强盛的国家,不管是经济,文化亦或者是军事。

所以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圣诞节就应该是雪天,7月份到9月份的假期就是暑假,每一个新年的第一天都应该是严寒中度过。

但其实这对于大洋洲和南美洲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是夏天,那么离悉尼不远的黄金海岸绝对值得一去,但是冬天么,就算了,窝在酒店里得了。

这并不是说澳洲没有好看的风景,要知道,所有出了名的风景都在西海岸,也就是珀斯。

悉尼和墨尔本都是东海岸,城市化太严重。(波波:我来!)

悉尼并不像洛杉矶甚至是纽约那样富有,没有足够的财政预算,所以本来北条不打算再麻烦,老老实实的演出完就离开。

虽然悉尼没有找上门的合作,索尼一直跟着北条的负责人找上门了。

索尼希望北条依旧为悉尼场演出,准备一首歌。

一个是本地的电视转播方,希望能有一个彩蛋。

还有就是索尼,希望这系列演唱会结束后,出一张EP(小型专辑)。

从洛杉矶开始,北条写的《LosAngeles》,再到纽约的《WelcomeToNewYork》和《EmpireStateOfMind》,市场反响都不错。

但是一张一张单曲出,还不如整合成一张完整的EP,再加上演唱会的剪辑影片一起售出。

老板要求了,那就完成呗。

因为一首歌,北条呆在酒店里整整一周没有出门。

像之前说的,悉尼,大家好像都知道这个城市,但是有什么特点就鲜为人知了。

蒲池幸子有一天自己出去在悉尼逛了逛,回来和北条说在街上看到了带嘤女王的雕像。

这一下打开了北条的思路,澳呆利亚是英联邦国家。

所以写一首英伦摇滚也能代表悉尼,大概吧。

《ChampagneSupernova》,后披头士时代英伦摇滚的代表作之一,在土澳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诞生了。

带嘤媒体作为对英伦摇滚最有发言权的,对《ChampagneSupernova》是好评连连。

但是在土澳本地,媒体对这首英伦摇滚是火力全开。

围绕着的点无非就是,在纽约能写出那么能代表纽约的歌曲,但是在悉尼,为什么要写英伦摇滚,是不是看不起他们?

被殖民时间久了的国家,就会比较的不自信,你说是吧棒子,阿三?

虽然北条很想说是的,但是北条现在学乖了,把音乐开头的海浪声硬说成是黄金海岸的采样。

而且现在土澳还属于英联邦国家,这一碰到政治上的事情,媒体们就哑火了。

媒体哑火了,土澳本地居民没哑火,菜叶子臭鸡蛋,死亡信件北条是一个没少受。

带着一肚子糟心离开了悉尼,直飞巴黎的飞机上,一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女孩,站在戴着眼罩躺在座位上的北条前,很礼貌但也有种拒人千里的冷漠。

“先生,我的座位在里面,可以麻烦让一下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