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收尾(1 / 2)

土地兼并的原因很复杂,兴山的情况并不足以代表全天下,这地方算是比较单纯的。

以前读历代的史书时,段然总是不解,为何每一个王朝的末期总是灾害频发?

麟德院的先生说,这是天命已失的象征。

在看过一系列的汇报以后,段然发现了小农的脆弱,也许,并不只是天命的原因。

每一个王朝建立之初,一切总是欣欣向荣的,从上至下,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都有无限的热情去投入到建设中去。国朝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先生说是天命所归。

但随着时间的迁移,总有人活得更好,总有人活得更差。这时候假如有了地震水灾,朝廷尚有财力去应对,该赈灾赈灾,该免税免税。

可是总有人没能扛过去。于是他们只好向大户借贷,段然调查过,他们每一家的利息都高得离谱。但总之,这些小农也算捱过了一年,来年紧些过日子便是,生活还有希望。

但假如灾害足够大,收成依旧不好呢?

假如如此一连好几年呢?

他们终归是无力抵抗的。

于是他们只有三种选择。

一,将土地抵押出去,做个佃户。交够朝廷的,喂饱地主的,留下自己的,便也勉强过下日子了。

二,做流民,背井离乡。

三,进山做土匪。

选择做佃户的,依旧需要自给自足,因此依旧害怕灾害。如果将以前的经历再重复一遍,他们便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卖身为奴。从今以后,土地便与他们再不相干,他们能获得的,只有主家每日提供的那点口粮。他们再无希望可言。

那些得到了土地和人力的大户,往往自私,轮到交税时便总要动些手脚,或藏匿,或贿赂,为达到少交税的目的,任何手段,无所不用。

大户避税、流民免税、土匪抗税,朝廷的收入就会减少。待到下次灾害来临时,户部能够拿出的款项便可能不足,乃至还要匀出钱来剿匪和安置流民。

于是循环往复。

朝廷越来越穷,大户越来越富,流民无处安置,土匪越剿越多。

终于有一天,有人揭竿而起,廓清宇内。他们建立了新的王朝,解放了人口,重新分配土地。

一切都在变好。

一切又都在循环往复。

王朝终结时,总伴随着无数的天灾,也许是人祸。

段然好像发现了历史的密码。

他心里满是震怖,他知道他永远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段然并不会就此消沉,至少在兴山县,他收获了不错的成果。段然有理由相信,兴山只是他的开始。

此前与周辅交流,都是为了度田一事问计,因此尚不清楚他在归州的所作所为。

此番回到归州,虽早有预料,可在了解过后还是被他的成果吓了一跳。

一切都被这个小小的书佐处理得井然,甚至还有所突破。

维护粮草一事,二十年来早有规范,长江一线众多刺史也都按部就班,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此事就该当那样处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