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固执123(1 / 2)

距离王建封和他手底下肆意妄为的军士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问斩已经过去了十天之久。

这十天内,在李弘冀对建、漳、汀三州采取怀柔政策以及给出减免田税等诸多实利的情况下,这三州内本就打心底里厌恶王氏政权的百姓都纷纷归心,甚至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以“大唐子民”自称。

李弘冀对此并不奇怪,王氏对闽地治理前后长达数十年,横征暴敛,只顾自己享乐,何曾管过闽地百姓的死活,所以闽地百姓对王氏早就已经离心了,巴不得赶紧有人来把他们给嘠了,好换个严明的君主来统治他们。

历史上南唐攻下除了福州之外的其他诸州后,诸将都暂时回去了,只留下边镐这样一个不争功劳,为大家所信任的将军留在新开拓的土地上镇守,大家都认为边镐能妥善地处理好闽地的各项事务,李景通当然也是。

可他们都错了,边镐打仗可以,政治上完全就是渣渣。

一开始还好,战争还没过去多久,唐军余威犹在,于是边镐按照自己的想法对闽地的百姓实行怀柔的政策,颇见成效。

但随着时间逐渐推移,闽地的大大小小的士族回过魂来,觉得自己现在是大唐子民了啊,干嘛要怕自家的军队,于是一个个又支棱起来,开始和边镐玩起手段来,明面上还是按照他发布的政令去做,可暗地里开始更加残酷地剥削起闽地百姓来,久而久之,闽地百姓的生活甚至比之前王氏当国的时候还略有不足。

边镐当然不是傻子,他知道这些大家族再阳奉阴违,可性子柔弱就注定了他不敢对这些士族动手,只能看着他们肆意妄为。

这样一来,闽地百姓就不满意了啊,欣欣喜喜地换掉了王氏,本来是件挺喜庆的事儿,大家伙都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一个个正准备弹冠相庆呢,怎么眼神一瞟,这生活越过越差了呢?

经此一遭,闽地百姓的心也不向着南唐了,这也是之后李仁达能以屈屈一福州之地抵抗一国之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要以为民心不重要,要不是闽地百姓在王氏的统治下一直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所以对所谓“王师”的到来期盼异常,李弘冀不可能那么轻易拿下漳、汀两州,唐军也不可能如此轻易,只攻城了短短一天就拿下了建州。

民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与历史上不同,如今是李弘冀坐镇闽地,自然不可能看着闽地生乱,各种令百姓高呼“圣明”的政策多管齐下,就是为了更深刻地让闽地百姓们感受到,唐的到来,到底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些什么变化。

实际上,历朝历代的百姓都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新任比旧任稍微好上那么一点,他们都会感恩戴德,更不用说李弘冀此时是已经基本上推翻了王氏的各种残酷法令,而重新颁布了多条与民休息的条令了。

仅此一点,就足以让闽地百姓念着他秦王殿下的好很久很久了。

平稳地渡过了这十天之后,李弘冀又和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地点意见相左了。

大殿之中,何敬洙据理力争:“建、漳、汀三州已经被我军拿下,福州和泉州见势不妙,也已经投降,可殿下却说还要兵围福州,这岂不是徒然消耗民力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