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海云134(1 / 2)

她俏皮地吐了吐舌头,自嘲道:“看样子,我确实不太擅长起名字,单看我们家混沌铺那朴素直接的名字就知道了。”

郑程华灵机一动:“不如就从我们三人名字中各取一字,既有寓意又不失个性。”

姜美君点头赞许:“‘清’字,寓意清新雅致,恰好符合我们女子温婉的气质。”

“那我就用‘晚’字。”

郑程华淡笑回应。

海云轻笑声如银铃,“我这里只剩下‘真’字了。”

于是,姜美君一挥,四个大字跃然纸上——“清珍尚晚”,每一个笔划都蕴含着三人合作无间的愿景与期待。

写毕最后一个字,她手中的笔轻轻搁在桌沿,不自觉间,眼皮忽然轻轻跳动,仿佛某种微妙的预感正悄然萌芽。

这不经意的颤动,让她心中蓦然闪过“清汤挂面”这四个字,或许是那份清澈与纯粹的联想,让她觉得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联系?

不出所料,当她提出这个名字作为绣坊的新称呼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随之而来的是几声轻笑,夹杂着几分明显的不以为然。

这种反应,对她而言已成常态,名字的事,便只好暂且按下不表。

转移话题,三人聚精会神地讨论起绣坊未来的发展蓝图,一股新的活力在空气中流淌。

姜美君动作干脆利落,从袖中取出沉甸甸的五十两银票,那一刻的果断,如同夏日骤雨前的闪电,瞬间照亮了绣坊昏暗的角落。

时值灾后,市井生活艰难,店主本欲借此机会抬价,但一听是姜美君,那位在民间口碑载道的第一夫人,态度瞬间逆转,非但没有涨价,反而慷慨给出了九折的优惠,眼神中满是对姜美君敬佩与信任的光芒。

握着购得绣坊的契约,姜美君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幅幅翻新后的美丽图景。

与此同时,她迅速作出决定,派遣信使前往卫家沟,召卫褚前来助阵。

这一决策,如春风拂过湖面,预示着绣坊变革的涟漪即将泛起。

消息传至家中,卫褚的行囊迅速收拾停当,而卫晖却在家里发起了脾气,锅碗瓢盆无辜成了他的发泄对象。

他愤愤不平,为何大哥、二哥都能参与到县城的大事中,独留自己守着馄饨摊,心中的不满像野草般疯长。

这时,姜美君用她那特有的温婉语调,轻抚着卫晖的头,半开玩笑地道:“小家伙,吃醋也要讲道理,我这是带二哥去城里寻个好姑娘,你难道也急着要找媳妇不成?”

这一番话,如同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卫晖心中的阴霾,他那不服输的倔强神情也化作了腼腆的笑容。

临别之际,卫晖从自己的小金库中抽出一半的钱币,偷偷塞给卫褚,带着兄弟间的默契,低声嘱咐他到了城里别忘了给未来二嫂带上鲜花和糖果,因为在卫晖看来,懂得为心上人付出的男人总是格外有魅力。

而卫褚,一路上只当这是姜美君的玩笑,心里还嘀咕着姜美君是不是想让自己这个老三也快点长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