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朝会(野)52(1 / 2)

上奏本的照例还是一个御史,名叫周应龙,奏本里面的内容老生常谈,简而言之:想你了,牢范!

崇仪帝剧目望去,应该都是赞成范庸回来的,崇仪帝也赞成范庸回来,楚王干得的蠢事太多了,有了范庸,至少不至于如此。

司马渊猜错了,崇仪帝是真的想让范庸回来。

可就是在这个时候,真正的主角登场了,与众不同,大多时候是小丑,但只有天才才敢于反潮流。

杨缓道:“我不赞成。”

周应龙道:“杨缓,你才是志学之年,怎么敢说这样的话?范阁老老成谋国,世所公认,你说不赞成就不赞成了?”

杨缓这一出声,无疑是引得许多人不满的,但他们多半是感觉在看小丑,还是那句话,几乎满朝的文武都赞同范庸回京。

这杨缓还是这是纨绔脾气,现在还看不清楚局势。

楚王在心里冷笑。

“这位大人几时听我说我不赞成,这事情就成不成了?你休要折我。不过,我要说一句,夫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范庸现在还是白身,你怎么好称呼阁老呢?你这样急于表现,究竟是为公呢?还是盼着以后范庸回来了,能念你一段好,以后好抬举你?”

周应龙哪儿听得此话,忙辩解道:“我当然是为了天下苍生。”

“天下苍生这四个字,还轮不到你说,你在奏本里也称呼范阁老么?不是,那你方才说话,说着要圣上裁处,其实自个儿把事情定了,这位大人,知道胁迫圣上是何等罪过,知道欺君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吗?!”

欺君!胁迫圣上!

好大的两顶帽子!

周应龙是一顶也不敢往头上戴,原本以为今儿是吹个号角的事儿,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就在他支支吾吾,期艾难言的时候,有一个大臣替他解围,他是工部的右侍郎马应祥,他道:“让范庸回京就是让范庸回京,杨缓,你这般斤斤计较,又有什么意思呢?这事是朝廷的公论,你在这里推三阻四,浪费大家的时间,要是耽搁了什么事儿,你也吃罪不起。”

“夫子又说:‘当仁不让’,‘各位大人连‘唯名与器不能假人’的道理都不懂得了吗?范庸是范庸,至于范阁老,当今的内阁只有颜阁老,赵阁老,我不曾听过还有个什么范阁老。”

杨缓就是咬着这个细枝末节不放,让人不免猜测杨缓背后人的意思,也就是崇仪帝的心思,原本以为崇仪帝是打算让范庸回京的人,此刻也有好些动摇了心思。

颜子建道:“杨缓,周应龙的话意思还是明白的,他请奏要范庸复相,言语上有些过错,你也别揪着不放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只有奏本里没问题,便是没问题。”

崇仪帝道:“颜阁老说的是,议一议,你们议一议。”

此时,主要就是六部的几个堂官,和大理寺。都察院的长官们抒发议论,议了一会儿,还是要范庸回来。

杨缓还没出声,楚王见他一副要说话的样子,便问道:“杨缓,见你兴致勃勃的,是有何高见呐?”

杨缓就等着他呢,他道:“列位现在这样,是把范庸架在火上烤,我动了侧影之心,故而肚子里有些话要说,我要是不说,那就没了肝肺。”

楚王笑嘻嘻道:“你说,你说。”这杨缓纯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雷伟想想,这范庸的公子,着实是个败家的玩意儿,听说在任上搞得一团乱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