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袁绍引狼入京城30(1 / 2)

韩遂和边章打着“诛灭宦官”的旗号入侵关中,京师震动。公元185年三月,朝廷派董卓率军平叛。董卓怎么如此受朝廷器重?他是怎么发迹的?

董卓是凉州陇西郡临洮县人,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经常到羌人部落游玩,与很多羌人首领结交。董卓在家乡耕种时,一些羌人首领来看望他,董卓把耕牛杀了款待他们。羌人首领们非常感动,他们回去后,凑了上千头各种牲畜赠送给董卓。

董卓成年后,勤练武艺,力大无比,他经常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可以左右射击。由于身手不凡,董卓被官府征召,担任治安官,负责地方治安。当时,胡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派董卓领兵大破胡人。

后来,鲜卑人和羌人叛乱,朝廷拜张奂为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董卓出任张奂的军司马。羌人进犯关中,张奂派董卓领兵出战,董卓击退羌人,张奂班师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朝廷赏赐董卓九千匹缣,董卓全部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后来,董卓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职。

后来,并州刺史段颎把董卓引荐给司徒袁隗,董卓被袁隗征为掾吏。董卓深受袁隗赏识,在袁隗的举荐下,董卓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仕途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董卓发迹时,他的老上司张奂隐居在弘农郡华阴县,董卓派兄长董擢赠送张奂一百匹缣,张奂厌恶董卓为人,不愿接受。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北中郎将卢植率将士与张角交战,将黄巾军围困在广宗县,不久,卢植被宦官诬陷下狱,朝廷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董卓放弃围攻黄巾军首领张角据守的广宗县,率主力北上攻打下曲阳县,围攻两月余不克。八月三日,朝廷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罢免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不久,朝廷大赦天下,董卓被释放。

公元184年冬,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进犯关中,朝廷派皇甫嵩和董卓率军平叛。公元185年七月,皇甫嵩因作战不利被罢免;八月,朝廷拜张温为车骑将军,接管三辅军区事务,董卓为破虏将军。

政府军与叛军在美阳县对峙,张温、董卓初战失利后,张温召见董卓商议破敌之策,董卓姗姗来迟,张温斥责董卓不守时,董卓顶嘴,参军孙坚见董卓胆敢顶撞张温,劝张温杀了董卓,张温没有同意,他怕杀了董卓之后,没人能镇得住董卓手下那帮彪悍的将领。

某天晚上,流星划过天空,光芒照进叛军军营,战马嘶鸣,叛军将领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准备次日退兵,董卓得报,大喜,派弓箭手提前埋伏在叛军撤退时必经的山路两旁。次日,叛军撤退至董卓部队埋伏的路段时,董卓命弓箭手万箭齐发,大破叛军。

叛军败退至凉州金城郡榆中县,张温命周慎率军追击该股叛军,命董卓率军讨伐先零羌,董卓军在望垣县北被羌人和匈奴人包围,形势危急,董卓急中生智,让士兵卸甲,假装在渭水中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是在捕鱼,然后暗中让士兵快速从堤下通过,叛军发现后,追之不及。

张温派出的六路人马,五路人马损兵折将,死伤惨重,唯独董卓的部队全员班师,朝廷因董卓军队毫发无伤,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公元188年,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朝廷命皇甫嵩和董卓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董卓向皇甫嵩建议急行军,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叛军一时无法攻克,我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皇甫嵩没有听从董卓的建议。果然如皇甫嵩所料,叛军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余日,仍没攻下陈仓,无奈撤军,这时,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不是穷寇”。皇甫嵩没有听从董卓的建议,他让董卓殿后,自己亲率大军追击,连战连胜。

后来,朝廷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羌兵和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朝廷无可奈何,十分担忧。不久,汉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让他将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董卓这次接受了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

董卓对皇甫嵩说:“我掌兵十年,士兵和我关系太好了,他们都要为我卖命,我请求带领这些士兵去并州,在边关为国效力。”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劝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没有同意,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汉灵帝得知,下诏责备董卓,汉灵帝没有强迫董卓交出所有兵马,他担心把董卓逼急了,他会造反,于是做出让步,允许董卓带五千名士兵赴并州就任,汉灵帝的这个让步给东汉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董卓带着五千名士兵向并州出发,他到了河东郡就不走了,他在观望洛阳的局势。

公元189年5月,汉灵帝驾崩。汉灵帝在去世的前一年听从了刘焉的建议,出了一个大昏招:设立州牧。刘焉向他建言设立州牧,让州牧统领地方军政大权,他采纳了刘焉的建议,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兼益州牧,让太仆黄琬任豫州牧,让宗正刘虞任幽州牧。

州牧成为封疆大吏,为地方势力崛起大开方便之门,从此,群雄并起,割据一方,刘备、孙权、曹操、袁绍、吕布……等人割据一方,刘备依靠荆州豪绅势力入川,得到了刘璋的旧部和益州豪绅的支持,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得到了张昭、周瑜等江北大族和江东豪绅的支持割据江东;曹操以颖川荀氏、沛国曹氏和夏侯氏等地方势力为基础,笼络北方豪强,在北方称雄……在公元190年至公元199年这十年间,除曹操、刘备、孙权之外,还有20多名地方官员割据一方,逐鹿中原。皇权旁落,地方诸侯不再服从朝廷的命令,东汉王朝风雨飘摇。

汉灵帝在临终之际又出了一个昏招:废长立幼。汉灵帝病危的时候才开始关心身后事,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刘辩,小儿子是刘协。刘辩作为嫡长子,按理应被立为太子,但是,汉灵帝不喜欢刘辩,说他行为轻佻,缺乏皇帝的威严。汉灵帝想立刘协为太子,他在临终之际托孤蹇硕,希望他扶持刘协登上大位。

汉灵帝为什么选择蹇硕托孤?一汉灵帝很信任蹇硕,他为了制衡大将军何进,成立了西园军,让蹇硕统领西园军;二是蹇硕是宦官,他可以掌权,但无法篡位。

汉灵帝去世后,蹇硕仿效赵高,严密封锁汉灵帝驾崩的消息。此时,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大将军何进掌管着拱卫京师的北军,他支持外甥刘辩登上皇位,然后独揽大权;何进的同父异母的妹妹何皇后想儿子早日登上皇位;何皇后同母异父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和何进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想扳倒何进,取代何进的地位;蹇硕是宦官,不是“十二常侍”之一,他掌管着两万多人马的西园军,他想铲除何进、何皇后、何苗。

蹇硕想到了一个除掉何进的好办法:假传圣旨,召何进入宫商议要事,让埋伏在一旁的刀伏手杀了何进。一天,蹇硕假传圣旨,说皇上召何进入宫商议要事,何进即刻前往。司马潘隐与何进交情深厚,他在宫外迎接何进时,向何进使了个眼色,何进意识到情况不妙,抄近道回到了军营,然后对外宣称得了大病,从此不再进宫。

纸包不住火,汉灵帝驾崩的消息不可能一直瞒得下去。刘辩在母亲何皇后和舅舅何进的支持下即位。何进荣升国舅,权倾朝野。蹇硕觉察到了危机,决定联合“十二常侍”除掉何进。“十二常侍”中的郭胜是何进同郡老乡,也是何皇后的亲信,他怂恿“十二常侍”中的赵忠等人不听蹇硕之计,将蹇硕写给他们的密信给了何皇后,何皇后把信给了何进,何进掌握了蹇硕密谋除掉他的证据后,将蹇硕处以绞刑。袁绍趁机劝何进清除宦官势力,他对何进说:“将军居帝舅大位,一切都在你掌握之中,宦官祸乱朝政久矣,你可一举诛杀所有宦官,为国除害。”何进深以为然。

何进除掉蹇硕后,接管西园军,掌管京城所有兵权,但是,有一个地方他管不到:皇宫,皇宫是何进的权力盲区,袁绍告诫何进,没事别往皇宫里跑,那里暗藏着杀机,何进有时候偏偏忘了,特别是他妹妹召唤他的时候,而这往往很致命。

何进费了很多口舌劝何太后除掉宦官,何太后就是不同意:当年,汉灵帝要废了她,十二常侍苦苦哀求汉灵帝,他们给汉灵帝送了大量金银珠宝,汉灵帝才肯罢休,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哪有她今天的荣华富贵?何太后不仅不想杀他们,还想利用他们牵制何进,她不希望何进独揽大权。

何太后的母亲和车骑将军何苗被十二常侍贿赂,他们劝何太后阻挠何进诛杀十二常侍。多方阻挠之下,何进进退两难,事情久拖不决。袁绍担心夜长梦多,劝何进早点动手,他建议何进调集外部军事势力入京,向何太后施压。袁绍建议的外部军事势力都是他支持的军事势力,董卓、丁原、桥瑁都受过袁家的恩惠。

袁绍的这个计划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御史郑泰对何进说:“董卓寡恩薄义、贪得无厌,如果让他率领军队进京,祸患无穷。”

尚书卢植也反对袁绍的计划,他劝谏何进:“诛杀宦官,用不着征外地部队。董卓凶悍,手里有精兵,入京后必定不能控制。”可是,何进不听。

主簿陈琳也劝谏何进说:“将军掌握兵权,龙骧虎步,那些宦官没有兵权,他们全在您掌控之中,这好比烧着火炉子燎毛发,你对付他们一点都不难?合于道,违于经,为天人所顺。如今,你却反抛弃利器,寻找外援。大兵集合起来,强的为雄,这是所说的干戈倒拿。你请董卓为外援,如同把刀柄给他掌握,让他来捅你,你这种行为无异于作茧自缚。”陈琳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几乎是死谏,何进仍旧不听。

曹操得知袁绍的计划,嘲笑道:“一些宦官权力过大,才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但是,并不是所有宦官都是坏人,要治那些腐败宦官的罪也不必全部杀掉,只需杀掉几个掌握大权的宦官,就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了。诛杀几个大宦官,派几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召外地将领入京?要将所有宦官赶尽杀绝,牵涉的人太多,事情很容易泄露出去。”

何进不听众人劝告,权迷心窍,他觉得袁绍这个主意不错,让袁绍征召他推荐的几个人率军赴京。袁绍命董卓率军进驻关中上林苑、召东郡太守桥瑁率军进驻城皋、派丁原率数千兵火烧孟津,火光照得城里通红,他们都打着“诛灭宦官”的旗号。《资治通鉴》记载: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成皋,使丁原率数千人寇河内,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