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上学咯32(1 / 2)

城西的私塾,是怀城秀才张老夫子开办的。

张夫子以前是临县核田薄事,后来年纪大了致仕回家,便办起了私塾教馆。

张夫子五十多岁的样子,头发灰白,双目鹰睨,额如立壁,眉如扫帚,头长而圆,少言寡语。

张夫子看到铁刘氏母子穿着普通,便问道:“你们哪里人氏?”

铁刘氏恭恭敬敬的回答道:“愚妇铁家寨人,小儿铁拐今日欲拜先生为师,恳请夫子收留。”

张夫子看了一眼铁拐,瓮声瓮气道:“本夫子门下弟子要求德建名立,形端表正,克制妄念,你叫铁拐是吧,你可以做到?”

铁拐自从进了张夫子的教馆,就一直在打量他的藏书,这个时代藏书的多寡基本决定学问的高低。

因为隋唐时期书本非常珍贵,且都是手抄本,根本没有技术大量刊印,这就导致书本成为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事实上,藏书是这个时代博学和富有的象征,隋唐造纸术虽然已经发明,但是产量非常有限。

同时,纸张在这个时代相当于奢侈品,普通家庭根本消费不起,纸张几乎是达官贵人的专供产品。

至于替代书写的绢布就更用不起,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

竹简倒是便宜,不过那玩意实在太重了,一捆也写不了几个字。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书籍除了异常昂贵,一本书基本都要十贯以上,大部头著作甚至高达数十上百贯,几乎是普通家庭半年的收成。

关键是书籍这种东西很难在社会底层流通,书籍已然成为贵族阶层掌握统治权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只要底层百姓没有在思想知识上觉醒,他们的统治便异常牢固。

这便是书籍和知识最重要的作用,而民众获取知识改变思想,需要书籍作为教育载体。

因此中国古代有一本书传家的典故。

来到这个世界,铁拐急切需要系统性的学习隋唐繁体字,这是以后混社会的基本道具。

奈何家道田舍奴,买书买纸对于铁刘氏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再说,这年头也没字典,就算花大价钱买来一本两本,也不足以进行系统性学习。

铁拐快速溜了一眼张夫子的藏书,发现纸版并不多,竹简木犊类倒是不少,应该能够暂时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至于张夫子的学问高低、道德如何,倒并不在意。

铁拐听见张夫子问话,躬身施礼道:“禀告夫子,小子能做到。”

张夫子嗯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铁刘氏怯怯问道:“敢问夫子,不知束脩一年几何?”

张夫子头也不抬,冷声道:“十贯。”

铁刘氏惊得张大了嘴巴,道:“十……贯?”

十贯差不多是铁刘氏卖切糕半年的收入,难怪铁刘氏闻言如此吃惊。

铁刘氏出发之前也曾打听过一番,知道私塾的束脩要比义塾贵,只是没想到会贵这么多。

看到铁刘氏的表情,张夫子冷漠道:“怎么?嫌贵?”

张夫子见多识广,每年都有铁刘氏这种情况,许多父母刚开始信心满满,听到十贯束脩之后,往往打起退堂鼓,,张夫子早已见怪不怪。

铁拐知道这样的束脩,铁刘氏无法承受,于是轻轻拉了拉母亲的手,轻声道:“娘,我们走吧!”

张夫子瞥了一眼铁拐,道:“你们去怀城打听打听,本夫子的教馆可曾比谁差了去?”

铁拐心里骂娘:一个为人师表的夫子,怎会如此势利?这书读到牛肚子去了。

铁刘氏咬了咬牙,决然道:“十贯就十贯。”

铁刘氏说完从怀中摸出十贯银钱,双手俸给张夫子。

张夫子看到束脩立即来了精神,语气也和善了许多,微笑道:“如此甚好,明日辰时过来,本夫子为你行拜师礼。”

铁刘氏连忙道谢,道:“感谢夫子不弃,明日必准时赶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