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猛虎狩猎33(1 / 2)

转瞬间,炽热的七月已悄然而至。在这座繁华的香江城中,陈佳明的商业版图正悄然扩张。通过一些些“特别”的助力,宝玉证券顺利取得证券牌照。与此同时,陈佳明花几百万港币买下了一个中小型的渤海地产公司,改名为“圆梦置业”公司,在香江地价飙升前,意图在这两年囤点地皮,方便之后在房地产行业大展拳脚。

70年代初期,香江的房价相对较为低廉,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房价开始逐步上升。70年代初中环一套100平方的房子价格大约为30万港币。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江的房价就上涨到100平米房子卖200万港币以上。但到了80年代后期,尤其是接近1990年代的时候,房价再次疯狂上升,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夕,每平方英尺的价格甚至接近15000港币(每平方米约15万港币)。这一时段内,香港房价泡沫化十分严重。

尽管香江的地产就是在吃人血馒头,但陈佳明不赚也有其他人赚。只能说陈佳明会在之后打压一下房价,让香江人不至于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

而在证券业务上,任志刚的加入如同一股清流,雷厉风行的他立马组建好团队。凭借着在政府工作十年所积攒的人脉与资源,任志刚上班首日就带来了二十名业界精英,陈佳明出手阔绰,给予每人每月五千港币的高薪,年底还有至少值半年工资的年终奖!他深知工资待遇对于一家企业的重要性。

第二天,任志刚就向陈佳明汇报,一百多个匿名账户和十几家皮包公司已经全部准备就位,随时可以派上用场。而陈佳明的四亿港币资金(环球电子卖Walkman赚的)也已经打进公司了。

得知陈佳明调动如此巨额资金的消息时,任志刚先是心头一震,惊骇之余,随即被一股强烈的兴奋感所取代。毕竟,他以前从未亲手操盘过如此庞大的资金量。新老板一上任就如此大刀阔斧,这让任志刚不禁暗自感叹,这位老板确实不走寻常路。

而能够亲身参与这样大规模的资金运作,任志刚觉得自己简直是三生有幸。要知道,在香港金融圈内,并非人人都有机会与如此巨额的资本打交道。

“任志刚,这是我的行动计划,你先浏览一遍,有不懂的地方尽管问我。等这事告一段落,我就要动身去日本了。“陈佳明步入办公室,边说边将一份密级计划书递给任志刚,随后便悠然地靠坐在转椅上,静待任志刚审阅后的反馈。

任志刚郑重地点了点头,手中的计划书沉甸甸的,因为它关乎的可是数亿的资金。他小心翼翼地翻开陈佳明的计划书,开始仔细研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任志刚的表情越来越严肃,心中的震撼也愈发强烈,直到最后,他的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这份计划书中提及的公司规模之巨,让他始料未及。老板竟然敢于对这些大公司动手脚,这要是换做他自己,别说实际行动,就连念头都不敢有半分。因为这些公司,无一不是香江有名的大企业,远远超出了他所能触及的范围。

这份计划书上,直接涉及到了四家公司,青州英泥有限公司,香江电灯集团、九龙仓以及和记黄埔。这四家公司,没一个是简单货色,一家比一家吓人。

先说最小的青州英泥,是一家老牌的英资公司,隶属于凯恩斯家族,现在市值在八千万左右,算是几家公司中最小的,但是青州英泥公司的大股东是太古洋行。

太古洋行在香江英资四大洋行中排名第二,隶属于施怀雅家族控制,太古洋行的旗下包括航运、航空、地产、交通运输、冷藏、贸易与实业、保险、农业、零售等等,妥妥的巨无霸。

香江电灯集团,具有发电、输电和供电业务,港灯的供电区域不小,包括香江岛和南丫岛,77年发电量占香江电力市场的份额为24.6%。为香江及南丫岛五十多万用户提供有效率及可靠的电力供应。如今市值接近四亿港币。

九龙仓,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是一家彻头彻尾的英资企业,由凯瑟克家族的保罗·渣打在1886年创立,资本结构上又隶属香江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系”,与香江置地并称为“怡和双翼”。怡和的掌门人同时又兼任九龙仓董事局主席,可见九龙仓在怡和系的举足轻重。

九龙仓的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资源十分庞大。即使现在九龙仓的股价在低谷,但是整体市值也在13亿-14亿之间,是一个庞然大物。

最后,和记黄埔,香江四大洋行中排名第三的存在,隶属于祁德尊家族,尽管在1973年股灾之中受损严重,但是现在,和记黄埔的市值仍然有30多亿港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