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伟大时代带来科幻作品大繁荣80(1 / 2)

伟大时代才能诞生伟大的科幻作品,这句话一点不假,千真万确。

中国人写科幻小说其实有很久的历史了,我看过最早一部科幻背景文学作品写于1905年,那时候还是大清,慈禧老太太还活得有声有色呢。

那部大清科幻作者是个生活在租界内的上海秀才,他写的内容是百年之后中华崛起,竟然赶走了外国人,将全部租界和海关权都收回,并且中国运动员参加了奥运会,还拿到了金牌。除此之外,江南制造局制造的大炮取代了外国武器装备到了吴淞口要塞,中国的舰队开始访问世界各地,并且将遭遇各种灾难的同胞从海外营救回中国。世界各国人民都开始使用中国制造的丝绸和各种工业产品,中国的白银不再外流,对外贸易竟然出现了顺差。

大家看看,有什么感觉?这些不都是此刻的现实世界吗?可是在1905年的百年之前,作者的所有设想都只能被归属到“奇幻”之中。

我最早看科幻小说还是小时候,那时候是八十年代初,各种类型的小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科幻也不例外,有个时期还曾经非常流行过。

八十年代的科幻小说大部分出自大作家之手,比如叶永烈,他的书是我最早接触的科幻作品之一。

其中有一部分叫做《飞向冥王星》的作品让我记忆深刻,三十多年之后还难以忘记。其中的硬核设定,比如冷冻休眠,基因筛选,核动力火箭,智能AI,即使到今天也毫不过时。

我们中国人是不缺乏想象力的,但因为近代以来一直处于某种文化弱势地位,大家都习惯欧美拯救世界,却从来没有设想过抢救世界,开拓人类文明新边界这种事,其实我们中国人也是完全可以的。

我的这本《抢救全人类》就是在这种思维和强烈创作冲动下的产物。我希望写一部不是太离奇的太空歌剧类软科幻,而是发挥自己强项,用现实世界完全可以实现的技术来写一本硬核科幻背景惊险小说。

科幻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是目前中国出现的可喜现象,科幻背景类作品无论影视还是小说,正逐渐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文化类型,这是一件令人激动的好事情。

好的科幻,尤其是硬核技术科幻必然根植于时代飞速发展之中,这是必然规律,也是唯一规律。

当今伟大时代,随着技术自主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一个个好消息接连不断进入我们的耳朵,进入我们的眼睛。

芯片突破了,生物科技突破了,航天技术更是不断创造出让我们惊叹的技术现实。

前不久,我国公布了未来十五年航天路径规划。这些规划中有小行星拦截,有太阳系边缘探测,有火星采样返回,更有充满科幻的月球基地建设。

这一切,让我写的内容充满了“科”,而少了很多“幻”的意味。可以说,我在小说里写的那些技术,到本世纪中叶都有实现的可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