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儿子“动刑”(三)(1 / 1)

一晃,奶奶为孙子争取的“缓刑期”已经过去了半年了。“缓刑”期间,豆豆的表现不但没能让爸爸满意,而且左撇子的事似乎已经定型。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儿子这辈子可能真的就成了左撇子了。刚才看了几位负责修剪树木的师傅,让郑铭很受启发,树枝歪了可以用绳子矫正,儿子的左撇子同样也可以采取这种办法。决心已下,他决定对儿子“动刑”了。

回到家,放下蔬菜就找来了一卷纱布,然后就把儿子的左胳膊绑在了身上。豆豆不解,拼命地反抗,郑铭只能采取哄骗的方式让儿子就范。“豆豆,你不是喜欢杨大侠么,爸爸让你扮演杨过好不好?”豆豆一听让他扮演杨过杨大侠,不但不反抗了,而且还很配合地让爸爸绑他。

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刚刚在大陆热播,豆豆特别爱看,为了学杨过,他还让爸爸给他买了一把木剑。胳膊绑好后,豆豆迫不及待地取出床下的木剑,只见他右手拿剑,左袖空着一根袖管,看上去就像一个缩小版的杨过。就连缺的那条胳膊,都是相同的左胳膊。与杨过略有不同的是,杨过的胳膊是被郭芙砍断的,而豆豆的胳膊则是被爸爸绑住的。

奶奶和妈妈不知道爸爸的良苦用心,问干啥把孩子的胳膊绑起来。郑铭说:“让他演杨过呢。”为了证明爸爸的话不虚,豆豆竟然很配合地挥舞着手里的木剑,嘴里还“呼、哈”起来。

往后的一段时间,郑铭总是如法炮制,尤其是吃饭的时候,总让豆豆扮演杨大侠。没用多久,豆豆就习惯了用右手使筷子。为此,郑铭得意地说:“小树不修不直溜。”小树不修不直溜,是郑铭老家的一句土话,意思是要想培养孩子成材,必须从小抓起。

眼下社会上流传这么一句话:“孩子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这方面,郑铭绝对评得上模范践行者的称号。关于几岁算娃娃的问题,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说一到三岁,也有的说一到八岁,全凭自己去理解,这里暂且不论。为啥说郑铭能评上模范,因为郑铭不但从娃娃抓起,而且从娘胎里就开始抓起了,专业说法叫胎教。

为了抓好胎教,郑铭早早就做了功课,买了一堆的胎教书和胎教音乐磁带。肖芳怀孕四个月的时候,他就给孩子上胎教课和听胎教音乐了。每天的课程安排得和学校一样正规,几点到几点听故事,几点到几点听音乐,每天几节课,每节课多长时间,都有详细的计划。

学生们大多是白天上课,晚上自习或休息,他家是白天休息晚上上课,因为白天大人得上班。到了周六和周日,学生们大多放假休息,可他家,越是周末课程安排得越多。

起初肖芳很是配合,一切为了孩子,苦点累点,值。可慢慢地,她就有点吃不消了,甚至产生了厌烦心理。一是白天上了一天的班本来就累得够呛,晚上还得给孩子讲故事念唐诗,身体实在有些受不了。二来她有些怀疑胎教到底管不管用。怀疑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孩子那么小,小到刚刚成形,他能听懂故事和音乐么?二是孩子尚在子宫里且泡在羊水中,又隔着厚厚的肚皮,孩子能听得清读书声和音乐声么?

小的时候,她经常和同学们下河洗澡游泳,当人一头扎进水里的时候,岸上的声音基本上什么都听不到,就算是大喊大叫,也没法听清谁在喊什么叫什么。这还只是在水里,而孩子不但泡在羊水里,而且还隔着厚厚的肚皮,孩子的耳朵得多灵才能听到外面的声音。

郑铭说,肯定能听到,专家早就说了,国外的专家也这样说,如果听不到,还出那么多胎教的书和音乐干什么。肖芳本来还想反驳,可一听是专家说的,而且连外国的专家也这样说,也就不好反驳了。毕竟,胎教无用这件事,她拿不出任何证据,这就好比是到法庭上打官司,要想赢下官司,你得有足够的证据。

一些专家说胎教有用,可他们自己却没有任何人记得在娘肚子里的事,一出生就跟喝了孟婆汤似的,这就好比是法官说某人有罪,就因为是法官说的,所以人们就得深信不疑。

其实胎教像梦一样玄妙,关于梦,似乎只有周公和弗洛伊德等极少数人找到了一些线索和证据,可那些证据,并没有让多少人信服。起码,到目前为止,在豆豆身上,一点作用也没体现出来。听了几个月的胎教音乐和童话故事,不但没能一生下来就载歌载舞地或者讲着童话故事,而且在豆豆身上,似乎找不出哪怕是一丁点的音乐细胞。有的孩子听到音乐后会自觉不自觉地跟着音乐的旋律起舞,而豆豆不但不会跟着音乐起舞,而且还天生地对音乐有抵触情绪,在娘胎里听腻了似的,好比男人听够了女人唠叨一样。

六一前两天,肖芳同事周嘉瑜说六一给孩子们过节,她请客。肖芳说怎能老让你破费,要请也该轮到我了。周嘉瑜说,我方便,你就别争了。

周嘉瑜说的方便,是因为她丈夫在税务局上班,专管这一片的饭店,吃点喝点不算事儿。

肖芳问都有谁,周嘉瑜扳着手指头说出了好几家。临了,周嘉瑜强调是家庭聚会,男人也不能缺席,说平时男人跟孩子接触少,陪孩子过节也算是一次亲子活动。

郑铭听说后不想去,倒不是他不想陪孩子过节,关键是和女人在一起吃饭没有共同语言。女人们一到一起,一会儿柴米油盐一会儿针头线脑的,就像开了家杂货铺子。和女人喝酒也不爽快,喝口酒比喝毒药都难。肖芳说别人家的男人都参加,正好你也可以多接触些人,省得你一天到晚地闷在家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