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链条(2 / 2)

实验室里的人全部放下了笔,他们站成了三排,眼睛朝向LED大屏幕,这样的场景,貌似是在等待一个老师给他的学生们授课,而且这堂课不会有回放,也不容许任何一位学生有懈怠之心。

艾森教授手里握着激光笔,他眼神苍劲有力,完全不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更像是一个三十多岁,饱经世事磨练的青年。他指着水星的位置,声音洪亮地宣布:一年前,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为了拯救地球,我们提出了‘引力计划’。现在,我们决定通过秋明号携带大量的氢原子,把这些氢原子运送到水星的位置,舱体就会自动脱离,舱头在作用力的影响下会持续向前推送,而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派人去执行这个计划,大家听明白了吗?

“派谁去?”站在门口的播音员说。

“这是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项天回应道。

“是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经过慎重考虑了。”艾森教授解释说。

“那就宣布吧!”

“我们决定派刘景鹏,胡莱两人去执行任务。”艾森教授坚定有力地说。

“他们有经验,也有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行,那就不投票选举了,这次任务就指派他们两个人去完成。”

“刘景鹏,胡莱。”艾森教授声音洪亮地喊道。

“到。”

“你们能不能完成任务?”

“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两人齐刷刷地回答。

紧接着,艾森教授再次宣布:各相关部门,请进入各自指定位置,我们再努一把力,希望尽快突破难题,检验相关数据,时刻监测秋明号的状况。

刘景鹏和胡莱两人站在项天的身边,三个人一起将目光投向水星的位置。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秋明号可以正常抵达水星的位置,然后舱体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脱离,我们只需要给它一个作用力,这时携带大量氢原子的舱底就可以继续向太阳靠近。

“报告,舱头位置的数据核算无误。”一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说。

“收到。”站在门口的播音员回复确认这则消息。

“报告,我们监测发现,舱体承受的温度过高,这会导致秋明号有去无回。”这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再次说道。

“请把问题形成纸质文件进行报送。”艾森教授说。

“收到。”

项天依旧看着水星的位置,他指着水星给刘景鹏和胡莱两人讲解,秋明号将会到达哪里,如果到了水星,秋明号上的温度还达不到自动脱离的时候,他们可以手动解除,进行强制性脱离,这样舱体就会一分为二,也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实验室里,大家都在埋头做事,实验台上的仙人掌就是荒原上生命的唯一象征,方圆百里,除了实验室里的人,再无任何人烟,连一点生物的迹象都没有发现。

环境就是这样,它迫使人类改变栖息地,但人类也在想尽各种办法改善恶化的环境。

艾森教授伏在实验台上演算着各种数据,他低着头,手指不停地转动笔头。草稿纸上画着秋明号的图像,他把秋明号的各种零部件都标得很清晰,每个零部件需要多大、多厚,降温材料的选用等,都十分讲究。可他觉得还少些什么东西,到底少什么东西呢?他还在思考。

“报告,数据全部已经核算完毕。”站在门口的播音员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说。

“知道了,把有问题的指标报给项天。”艾森教授若有所思地对他说。

“收到。”

项天手里拿着有问题的几项指标,详细的观看。他看到这几项指标后,陷入了沉思。刘景鹏和胡莱两人依旧在谈论水星,他们希望秋明号到达的距离不止在水星附近,可以继续向太阳的方向靠近至少一千万公里,可是这个难度是巨大的,以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达到。

“现在怎么办呢?”项天一脸疑惑的看向艾森教授。

“别急,肯定有办法的。”

“什么办法?”

“其实,这几项指标会出现问题早在我的意料之中。”艾森教授从身后的一堆资料里抽出几张报告,递给项天。

项天拿着报告单,细细地研读,他看到了最后一页后,慢悠悠地说:“我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为什么我对此事一无所知。”艾森教授没有说话,只是抬起头看了一眼项天,又独自低下头做事去了。

大概过了三十秒,艾森教授说:“我明白了,秋明号只要到达水星预定的位置就可以了。”

听到这话的人都为之一惊,大家都不明白,秋明号不是越靠近太阳越好吗?为什么到达水星的位置就可以呢?

艾森教授挽起了两只袖子,他将他的演算稿纸投放在了LED大屏幕上,大家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演算稿纸上可以清楚的看见秋明号的内部结构。秋明号的顶端采用了特殊的降温材料,这可以避免在上升的途中与空气的阻力摩擦发热。秋明号的形状像一个立体的圆锥,这样的设计可以携带大量的氢原子,也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艾森教授,您觉得我们可以完成这次任务吗?”胡莱看着他疑惑的问了一句。

“只要我们的数据没有错,就可以完成。”

“秋明号内部的氧气充足吗?”刘景鹏关心地问了一句。

“氧气已经备好。”播音员坚定的回答。

“各单位注意,现在请再次核对秋明号上出现的问题。”项天站在一旁发出指令。

紧接着他将几分钟前看到的几项指标拿给了艾森教授,艾森教授自信的目光让项天也稍感安心。艾森教授坐在了身后的椅子上,项天也坐了下来,他们两人面面相觑,艾森教授招了招手,示意让刘景鹏和胡莱两人过来。他们两人依旧在探讨水星的位置,显然,水星的位置变化引起了两人的兴趣,但此刻更重要的是对这几项指标的探讨。

两个人就这样站着,项天将手中的材料递给了刘景鹏,胡莱也将头偏向了一旁的刘景鹏,他们一起看向用红笔标注出来的几行字,上面写道:舱体指标基本正常,舱头隔热能力为80%,负重能力正常,氧气指标正常。

然后刘景鹏将材料翻到了最后一页,上面醒目的写着一行字:秋明号很有可能会受到大气层的阻力,舱头的隔热层并不能保证其安全返回地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