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回 五色舍利118(2 / 2)

苏轼立马双手合十回礼道:“这位大师,我和奉闲住持是旧识。今日正好路过宝寺,特意前来拜会叙旧一番。”

僧人眼神一暗,但未曾多说什么,侧身伸手做出请进的手势:“施主,请随贫僧而来。”

僧人将苏轼带到寺庙主殿右侧一座新修的舍利塔,便驻足不前,凝视着舍利塔沉默不语。

苏轼被僧人的举动弄得莫名其妙,但隐隐有些胸闷发堵,语气不耐地直接发问:“大师,此乃何意?”

僧人好似回过神来,略带歉意地看了一眼苏轼,答非所问:“请问施主贵姓?可是姓苏?”

这下轮到苏轼惊诧不语了。他确定从未见过这位僧人,此人为何知道自己?转念一想,一定是奉闲和尚所为,除此以外不会有别的可能。

僧人看到苏轼面部表情的变化,点头说道:“是奉闲住持年初坐化之前有过临终遗言。奉闲主持说今年年底之前,会有一位紫瞳烨烨的青年人前来圣寿院寻访于他。”

坐化!苏轼心跳猛地咯噔漏了一拍,眼前瞬间浮现五年前圣寿院的场景:奉闲和尚提及自己第二段佛缘时的天地异象,以及奉闲和尚当时那张色若死灰的脸孔。苏轼隐约好像把握到了什么,但深思苦想之下,又是一片空白。

原来那日奉闲和尚送别自己时最后说的那句“后会无期”,并非不愿再与自己相见,而是奉闲和尚当时就已自知时日无多,无法再见。

哎!苏轼心里沉沉地叹了口气,真是世事无常如梦幻,浮生若梦难圆满。

僧人从怀中掏出一粒黄豆大小贴身珍藏的五色舍利子,小心翼翼地交到苏轼手里,语气虔诚地说:“苏施主,这是奉闲住持让我交给你的。他临终坐化之前反复叮嘱,说是火化时会产生九颗舍利子,其中一颗为五色舍利,托我转交于你,算是给你的补偿,用以了却这段因果。奉闲住持说此物对你日后会有大用,让你务必收藏妥当,千万不能遗失。果不其然,奉闲住持火化时不多不少正好产生九颗舍利子,其中白舍利四颗,黑舍利四颗,最后一颗果真为五色舍利。五色舍利子我已转交于你,剩余八颗舍利子如今就供奉在这座舍利塔中。阿弥陀佛!”

舍利这个词来自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本身是梵语词汇,音译后为“舍利”。舍利是人死后身体的总称,而舍利子是民间说法,意指佛陀或得道高僧圆寂后被火化,最后产生的那些结晶体。

最早有关舍利子的记录距今可以追溯回2500多年前,佛教的开山祖师释迦摩尼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的尸首火化。在灰烬里,他们发现了1颗头顶骨舍利,2颗肩胛骨舍利,4颗佛牙舍利,1节中指指骨舍利,以及84000颗珠状的真身舍利。他们把这些舍利子奉为佛教至宝,虔诚地将其收进庙宇内,日日受香火朝拜,这些舍利子对于佛教徒而言是神圣无价的存在。

苏轼托举五色舍利子的双手微微颤抖着。对于五色舍利子的珍贵稀有程度,苏轼心知肚明,这几乎是一位得道高僧一世修行的全部果位。

越是如此,苏轼越是不明觉厉。什么补偿?什么因果?他真心不懂。深深的无力感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