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回 初仕凤翔121(1 / 2)

秦凤路与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熙河路、永兴军路合称陕西六路。虽然名义上还有陕西六路的说法,但实际上此时北宋已经几乎全部丧失了对熙河路的控制权。

此时的秦凤路,地处宋夏边境,管辖一府三军九州,一府为凤翔府,三军为镇戎军、德顺军、通远军,九州为秦州、泾州、陇州、成州、凤州、渭州、原州、阶州、兰州。秦凤路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就是秦州和凤翔府,这亦是秦凤路名称的由来。

凤翔,古属雍州,汉地九州之一,因传说“凤凰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唐初置岐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扶风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肃宗幸临扶风郡,同年收复长安、洛阳,十二月设置凤翔府,号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合称五京。府治所在地为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由于绕道商洛县耽搁了几天时间,苏轼一行四人在十二月中旬才抵达凤翔府城。

五年前,嘉祐元年,苏轼初次出蜀之时,曾经路过郿县横渠镇,并结识张载。只是当年,苏轼来到横渠镇以后便一路向东直奔开封府,并未向西去往两百里外的凤翔府。

宋夏战争,是发生在北宋时期西夏和北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宋夏战争断断续续,依照北宋在位皇帝的顺序,将仁宗时期与西夏的战争归为第一次宋夏战争,英宗时期为第二次宋夏战争,神宗时期为第三次宋夏战争,哲宗时期为第四次宋夏战争,徽宗时期为第五次宋夏战争。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夏“庆历和议”以后,宋夏处于短暂的相对和平时期。直至宋仁宗嘉祐年间开始,宋夏矛盾逐步加剧,小规模战事不断,大型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宋夏统治者都已意识到和平时期即将结束,第二次宋夏战争不可避免。

“庆历和议”以后,宋夏相对和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夏内乱。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后,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公元1044年,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大败宋辽之后,元昊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公元1048年,太子宁令哥弑杀其父李元昊后,又被权臣没藏讹庞处死。没藏讹庞拥立周岁的谅祚为帝,是为夏毅宗。自此,西夏方面国力大亏。随着年龄的增长,夏毅宗对没藏讹庞的专权行为越来越不满。毅宗与没藏讹庞儿媳梁氏私通,后来讹庞父子密谋欲杀毅宗。公元1061年四月,梁氏告变,李谅祚执杀讹庞及其家族,又杀妻没藏氏,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亲政后,夏毅宗立梁氏为后,对内整治军队使地方军政分立,文武官员互相牵制,并提倡汉文化与技术,废行蕃礼,改用汉仪;对外方面,与宋重新划定边界,恢复榷场,贸易正常化,并对吐蕃多次战事,占领河湟与青海一带。自此,西夏方面国力再度大盛。

苏轼初仕凤翔,立于府城外遥望这座西北重镇,眉头不自觉地深深皱起:城墙的破败处并未得到有效修缮;驻守城门的军士们没精打采,甚至有些萎靡不振;不时,三三两两、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少们神色惶恐地从西北方向涌入府城,看着像是一路从边境逃难而来的难民。

此刻,凤翔府给苏轼的直观感受,如果单论精气神,竟然不如五年前路过的小小横渠镇。

苏轼双拳紧攥,一声不吭地缓步迈入凤翔府城。城里,尽管有些脏乱,但是房舍商铺错落布局,条条街道整齐有序,苏轼宽心了许多。只是来往的行人稀稀拉拉,且行色匆匆的样子,结合如今宋夏之间的微妙形势,让苏轼一下就明悉了前几日章惇“等你到凤翔府以后一看便知”的话语所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