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行善积德(1 / 2)

南阳县,赵庆现在居住的地方。

对这南阳县,赵庆却是少有耳闻。只是在后世看过一篇文章,好像是南阳和襄阳争取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者在网上大肆宣扬,你方唱罢我登场,争的好不热闹啊。只是在这外人看来这武侯即非南阳人亦非襄阳人,也不知这其中争的是什么。

但现在跟后世可不一样,这南阳在中原腹地,却是人口聚集,经济,文化活跃之地。

南阳县北靠伏牛山,南依汉水。南山之南,汉水之北,南而有其地,故曰南阳。

早在商代,称之为‘南乡’西周时归属荆州,战国末年秦国扫清六合,统一中国设南阳郡。

至北宋,设唐州,辖南阳,内乡,顺阳等各县,归京西南路管辖,人口十余万。

赵家乃南阳一县的名门望族,其根源可追溯至涿郡赵氏,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同出一族血脉,只是不同房罢了。

祖上曾有过不少在朝为官者,后来择此地安家置业,逐渐在当地扎根繁衍,世代积累下丰厚的田产。

到了赵庆这一代,虽然家道中落,家中无一戴冠者,但他们依然凭借祖辈遗留下的巨额田产,在乡间做起了富甲一方的乡绅大户。

赵庆对父亲赵员外的印象,便是他为人贪婪、不近女色,却极其疼爱唯一的儿子就是自己,将他视若珍宝。

赵庆带病卧床时,其父曾与马道长有约,若救得赵庆,便是修桥补路,帮扶乡邻。只是赵大员外一生别无所好,除了赵庆这个传家宝,就爱那黄白之物。

当初为结善缘,施舍的财物,在赵庆醒来后全部收回,修桥补路也被其派人把住,收要钱财之后方可通过。

此刻,书房内的赵员外正悠然自得地坐在雕龙画凤的交椅上,手中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细细品味着那股沁人心脾的清香,透过书房的窗户,阳光斜照在他略显苍老却又神采奕奕的脸庞上,眼神中流露出的精明算计。很是得意快活。

赵庆犹豫再三,轻手轻脚地步入书房,只见父亲赵员外正悠闲地品茗读书,那神态怡然自得,他微微提高了嗓音,小心翼翼的说道:“爹,您在呢。”

赵员外闻声抬起头来,看到是儿子赵庆,瞬间脸上泛起一层慈祥的笑意,精神焕发地从交椅上站起,快步走向赵庆身边,关切道:“庆哥怎么来了?身体刚好没多久,可别到处乱走动,快进来坐下说话。”

赵庆见父亲情绪颇佳,便趁机开口,言语间带着恳切:“爹,孩儿确实有一事想和您商量。”

“什么事?庆哥只管说,只要是爹能办到的一定答应你。”赵员外说的很是干脆。

赵庆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看着赵员外,便是说道:“记得马道长临行前曾对我提及,孩儿能度过病痛一劫,实乃因我赵家与乡邻们结下的善缘所赐,得到了上天的庇佑。”

“最近听说城外不断有难民涌入,生活极其艰难。孩儿希望能向您讨些钱财,用于购买水米等物资,施舍给那些困苦无助的难民们。”

赵员外听到这里,神情先是略显惊讶,继而仔细打量着赵庆,心中暗自思量。他缓缓抬起手,摸了摸胡须,口中重复着“施粥救济”。

赵员外细细打量着自己的儿子,这孩子从小便是我一直看着长大的,要说谁对他最为了解,除了他自个就该是我了。

庆哥他娘走的早,自己对这个独苗很是溺爱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被自己给骄纵惯了,什么时候还能为别人考虑过。

自打这孩子生完那场大病之后,现在不但人变得极为和善,而且对着自己的亲爹也不似从前那般呼来喝后,好几次这孩儿叫自己‘爹’的时候,差点没把我这历经人世的老骨头弄的老泪纵横。

现在还同情起了城外的难民们,这人自大病之后仿佛是换了个人,现在再看庆哥自己都有些不认识了。

难道真如这孩子所说,此事是有上仙搭救才消灾解难的?要真是如此就该好好的计较一下了。

赵员外一脸和蔼的看着赵庆,实在不想这孩儿再有任何差错:“这事就依着庆哥吧,不过你现在身体还不能多动,等王宝回来之后再去如何?”

“谢谢爹。”

赵庆没想到这老人家这么快就答应自己,本来还想多费一些功夫的,这人对自己的这般的疼爱真是像极了前世的父亲一样。

这人除了爱财这些个小毛病也无甚其他的恶习,而且那种发自血脉里的关心让赵庆在这老人家身上又感受到了为数不多的亲情。

此刻书房内光线柔和,窗外微风轻拂,带来一丝秋日的凉意。赵庆真诚地看着赵员外,眼底闪烁着感激之情:“爹,天气转凉了,您也要多注意身体才是,别为了琐事过于操劳。”

赵员外听到赵庆的关切,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眼中满是慈祥:“好孩子,以后有什么事情都跟爹说,再难的事儿爹也会帮你办到。至于王棍儿,今天我就让他回来,不再去为难乡亲们了。”

赵庆自小就懂得感恩图报的道理,这是父亲从小教导他的,他本可以在父亲身死之后离家而去,反正那里也是空无一物,可是责任告诉他,自己不能一走了之,为了给父亲还有欠了一屁股债的乡亲们一个交代,毅然的离开了校园。

人可以穷但不能没有志气,人可以畏惧决计不能逃避。

所以对这意识中没有太多关联的赵员外也是发自内心的说出一声:“谢谢爹。”

告别赵员外之后,总算是将马道长的嘱咐付诸行动了,赵庆没打算挑个什么好日子,沐浴更衣,祭拜先祖什么什么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