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志 连载

天志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法仪 字数:6万字 标签:天志,法仪 更新:2024-07-03 15:31:56

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汉末乱世,生灵涂炭,看墨家弟子如何顺应天志,于微末中崛起,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度天下之方圆!

光和七年(184年),颖川郡、颖阴。

颍川郡属于豫州八郡之一,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中枢,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秦时,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自此之后,诸多战役均在这片土地之上爆发。自世祖定都洛阳,颍川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性更甚以往。

自此后,颍川、汝南、南阳三郡便有“中州”之名。自世祖建都至今,已逾百年。

经过这百余年的沉淀,中州三郡早已底蕴丰厚。如今,这三郡既是学术中心,也是政治中心。正因如此,三郡内已是士族林立,诸多名垂青史之人都出自这中州三郡。

颖阴,便是颖川郡十七城之一。地处颖川郡腹地,东、南、西、北各与许县、临颍、颖阳、长社四城相邻,也算是郡内的交通要道。

城池位于如此位置,这颖阴本应人声鼎沸、颇为繁华。但眼前之景,却是一片萧条。

一眼望去,周遭房屋竟无几间是完好无损的。道路之上也无熙熙攘攘之景,只能零星见到些衣衫破烂的行人,或拖家带口、或只身一人,这些行人装扮各异,唯一相似的,便是脸上的悲戚之色。

城门外,本应在此巡逻盘查的守卫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稀稀散散的、自城内往城外去的行人。

在这向着城外而去、颇为稀散的“人流”之中,一个身影逆着众人的方向,向着城内行去。

那身影身着一件淡蓝色的长袍,肩上挎着同样时蓝色的包袱,因为头戴斗笠,看不清具体样貌。

身影穿过城门,到城内那破败的大街之上站定,抬头观察这周遭的景象。

那隐藏在斗笠之下的面貌也是显露了出来,是一个二十左右的青年,眉眼颇为舒缓,有一种独特的亲和力,一副人畜无害的书生模样。

青年望着萧条一片的街景,并未有什么神情变化,显然已见过不少与今日相似之景,只是长叹一声,重新向着城内而去。

青年沿着道路,向城内行进。

不多时,便到了城内。自颖阴城门而入,便是高阳里。

里,是传自春秋战国时的行政单位。在东汉,一里百家。有道是积里为亭,积亭为乡。汉一直都是“以县统乡,以乡统里”。

青年顺着街道而行,终是在一处府邸前驻足停留。

在周遭一片破败之中,这座门户紧闭的“庞然大物”颇为显眼。

“自入城以来,周遭房屋多是破败之象,此处倒是不同!”青年看着眼前的府邸,心中暗道。

观此府邸规模,即可知此处必不是普通人家居所,应是本地望族。颖阴的名门大族,又居住在这高阳里,这处府邸的主人也就呼之欲出了。

“此处可是颍川荀氏居所?”青年找了一个经过的行人,问道。

“正是!”那行人站定,道:“看你这样子,应是从别处来此吧!”

“奉家师之命,来此拜访家师故友。”青年答道。

“你要寻的,是这荀氏族人?”那行人问道。

“正是,我要寻的是荀绲、荀仲慈。”

“原来是找济南相的!”那行人惊讶道。“不知阁下师从何处?”

“家师久居山野,并无声名在外。”

“是我唐突了!不过阁下此时来拜访,倒是不凑巧。”行人见青年不愿多说,也就转移了话题。

“我入城时见百姓皆是拖家带口,离城而去。此为何故?”

“还不是那黄巾贼猖獗所致!”行人叹道。

“颖阴也算颍川腹地,又有不少大族定居。以城内守卫,应不至于让黄巾猖獗至此吧!”青年疑惑道。

“以城内守军,确实不至于此。”那行人说道“阁下可知,朝廷派何人来颍川剿贼?”

“应是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青年答道。

“正是此二人!”行人见青年答的如此迅速,对于眼前之人已是有所计较。若真的只是久居山野,又如何对朝廷动向知晓的如此清楚。

“听闻皇甫嵩与朱儁调发五校(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将宿卫兵)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同时招募精壮之士,共计四万多人。二人各率一部,共同镇压颍川黄巾军。”青年又道。

“确如阁下所言,正因如此,郡内守军大多被征调而去。”行人应道。

“看颖阴如此状况,怕是前线出了问题。”听完行人所言,青年也大致明白了如今现状是何所致。

“正如阁下所言!前几日,朱中郎将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不慎大败。皇甫中郎将前去接应,奈何贼兵甚重,两位中郎将不敌,只得退守长社(今河南高官葛县东北),被波才率军围城,颍川大多兵力也陷于长社,无法脱身。”

“原来如此!黄巾久攻长社不下,只得合兵围城。但黄巾贼众人数颇巨,所带粮草必是难以为继,只得在周遭城池抢掠,颖阴正处长社之南,所距不远,加之诸多望族盘踞,必定粮草充足,正是黄巾劫掠的首选。”经过行人介绍,青年自是明悟。

“先生高见!守军大多被征调往前线,留守兵力不足,自是无法抵御黄巾劫掠!”行人见青年仅凭几句言语便将局势分析的如此透彻,心中讶异更甚。

“既如此,荀氏可还在此?可有举族外出避祸?”青年想到自己此行目的,问道。

“先生不必担忧,荀氏为当地望族,自有私卫。如今外逃避祸的,大多是百姓富商。”行人答道。

“听阁下所言,对颖阴之事颇为熟络,应不是普通百姓,不知如何称呼!”

“在下张宣,乃颖阴县门下议曹。”行人,也就是张宣答道。

“原是张议曹!在下云汜,一介布衣。”青年答道。

“观云先生言谈,必不是泛泛之辈!”张宣笑道。

“张议曹谬赞!”

“如今形势如此,先生要拜访荀氏,可有拜帖?”张宣问道。

“并无。”

“既如此,靠先生一人怕是进不得这荀府。如今形势危急,没有拜帖守卫怕是不放先生进去。”张宣道。

“先生可有办法?”云汜问道。

“先生不必担心,荀氏有与我同在颖阴县衙共事之人。如今时辰,应是差不多要回来了。”张宣道。

二人在街边闲聊,不多时,张宣便带着云汜走向正往二人方向而来的青年。

“公达!”张宣上前道。

“原是张议曹,可有要事?”被称作公达的青年应道。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云汜。”张宣说着,把之前之事向这荀氏青年解释了一下。

从张宣口中,云汜也知晓眼前青年之名,荀攸、荀公达。

“我还有公务在身,就不陪二位了!”张宣在解释清楚后,便先行离开了。

“云先生,是吧!”目送张宣走后,荀攸看向云汜。

“墨家弟子云汜、云子归,奉家师云漠之命,特来拜访荀仲慈荀老!”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