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的猜想、推理、依据、理念25(1 / 1)

一、文中涉及的地名,大部分都是现实存在的,是通过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能够搜索到的。对瑶、义乌、甪等地名,包括后文提及的汉水、昆仑等地名,百度没有给出合理解释,作者给出的猜想或许更合理。

二、良渚消亡以后有一部南迁,成为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和南岛语系人群。所以良渚和姑蔑的一些人名官职从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中采集。

事实上,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中,北往南侵袭、南往更难逃亡,是常态。在有文字之前的考古证据同样表明这种侵袭和逃亡也不止一次。

三、2024年4月15日,中国现代考古泰斗严文明先生去世,在此悼念。他提出的“重瓣花朵”理论指出中国文明多地起源说,而不是先前一贯的黄河起源说。所以小说中出现与常识不符的,请不要惊讶。

现在南方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曾经是主体民族,比如彝族、苗族,以及消亡的羌族。他们都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相反如今的汉族,却未必是中原最早的土著,有可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融合的结果;甚至汉的本源本意,也是早期某主体民族的概念,第三卷将提到。

既然都是56分之一,都没必要拘泥于谁是谁。

四、本文采用的三皇:伏羲、炎帝、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小说时间点在颛顼时代。三皇时代与五帝时代的差异,本文主要体现在政体。姑蔑古国是各部轮流执政,朁国良渚是政教合一,黄国是部落联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