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乱世清流刘伯安32(2 / 2)

接下来的这件事,让公孙瓒和刘虞“友谊的小船”摇摇欲翻。汉献帝想回故都洛阳,派在长安为官的刘虞的儿子刘回幽州向刘虞求救,刘和在经过南阳时被袁术扣留了,袁术了解了刘和的使命后,另派使者去找刘虞,说皇上命你派兵去救驾,你派兵过来吧,跟我的部队会合,我率大军去迎献帝东归洛阳。

公孙瓒太了解袁术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一贯喜欢耍阴谋诡计,公孙瓒劝刘虞:不能派兵去,去了就是黄鹤一去不复返,骗你坑你没商量。刘虞坚持己见,派去了数千骑兵。这数千骑兵果然被肉包子打狗了。数千骑兵就这么让人给阴去了,刘虞觉得很窝囊,咽不下这口气,他觉得事有蹊跷,公孙瓒也太料事如神了吧,他怀疑公孙瓒和袁术暗中勾结,于是派人秘密调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公孙瓒巴结袁术,想与袁术结盟,他派堂弟公孙越率千余骑兵到袁术处,由袁术节制,袁术扣留刘和并夺占虞派出的骑兵是公孙瓒撺掇的。

公孙瓒在背后搞小动作,暗中使坏,阴了刘虞一把。从此,刘虞对公孙瓒严加防范:公孙瓒和袁绍闹掰后,公孙瓒频频出兵攻打袁绍,互有胜负。刘虞认为公孙瓒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对他的兵权进行限制,在公孙瓒用兵的关键时刻,刘虞要粮——不给,要兵——不派。这一下把公孙瓒给惹毛了,没兵没粮怎么打仗?抢!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刘虞赏赐给游牧民族的物品,多次被公孙瓒抢夺,刘虞无法制止,于是两人互撕,刘虞上表朝廷控诉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力,两人相互指责,朝廷也无力处理。

事情发展至此,两人彻底翻脸:在刘虞看来,你公孙瓒当我这个上级是空气?在公孙瓒看来,你刘虞关键时刻使坏,咱们没啥好说的!从此以后,公孙瓒真把刘虞当空气了,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前去商议要事,公孙瓒都称病不去,为了防备刘虞,公孙瓒干脆另外盖了个城池,我行我素,公然和刘虞对着干。

这一下,两人“友谊”的小船彻底翻了。

公孙瓒目中无人,刘虞忍无可忍,决定讨伐公孙瓒,谋士魏攸劝刘虞三思而行,他对刘虞说:“天下人把您当作希望,要想成事,不能没有武将,公孙瓒虽有小过,还是应该容忍。”刘虞听从了魏攸的建议;不久,魏攸去世,刘虞又打算讨伐公孙瓒。

公元193年冬,刘虞打听到公孙瓒把部将都派出去劫掠百姓了,身边只有几百名卫兵。刘虞率军讨伐公孙瓒,把出言劝阻的程绪处死以明决心。

刘虞此时攻打公孙瓒,时机很好,但要命的是,刘虞是真的不会打仗,在这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节骨眼上,用最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刘虞妇人之仁了,他下达了这样一条指令:不许放火,不要乱杀人,只杀公孙瓒一个!哎,下达不准杀人的战斗命令,难道让士兵们用口水淹死公孙瓒的卫兵?刘虞的这道命令一下达,把他的士兵给整不会了。

更要命的是,在即将动手的关键时刻,刘虞身边还出了一个叛徒:刘虞的从事公孙纪。他偷偷跑到公孙瓒那里告密了,公孙纪与公孙瓒同姓,公孙瓒平时对他很好。

公孙瓒久经沙场,危急之际没有慌乱,手下士兵虽然不多,刘虞指挥若定,严密布防,刘虞的士兵在刘虞那道荒唐的命令下束手束脚,久攻不下。

公孙瓒迅速组织百名精兵,顺着风势放火,刘虞关键时刻又妇人之仁了,竟分不清事情的轻重,居然命令全部士兵去救火,保护百姓财产,公孙瓒军趁势杀入刘虞兵营,刘虞大败,与部下逃到居庸县,打算召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派兵来救自己。公孙瓒引兵围困居庸城,三天就攻破了城池,活捉了刘虞。不久,刘虞被公孙瓒诬陷图谋篡位,被朝廷派来的使者段训以“谋逆”罪斩首。

刘虞死后,幽州百姓深感痛惜,痛哭流涕,他的旧部暗中积蓄力量,时刻准备为他复仇。六年之后,刘虞旧部、乌桓游牧民族、袁绍三方联手攻打公孙瓒,公孙瓒走投无路,自焚而死。

刘虞的去世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他是汉室宗亲,他的死让皇室威严荡然无存,地方诸侯更加藐视朝廷了;他是一方大员,统领地方,居然被掌握兵权的下属给陷害了,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会引发一些手握兵权、别有用心的人效仿。

刘虞被下属诬陷迫害致死,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人们对他的悲剧命运深感惋惜,刘虞在黑暗污浊的政治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本色不改。

尽管刘虞的一些“妇人之仁”的行为在残酷的军事斗争中是错误的,但是,这彰显了他为百姓着想的善良,彰显了他的慈悲为怀,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百姓在他的心里都是第一位的,他的行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如果刘虞身处太平盛世,他肯定是一名德高望重、深得民心的政治家,但是,在弱肉强食、不讲武德的乱世,高尚的政客斗不过卑鄙的枭雄,不擅长打仗的清流斗不过久经沙场的困兽。

刘虞是东汉末年污浊的官场中的一股清流,他的人生经历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要想在旷野中生存,就要学会与狼共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