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乱世清流刘伯安32(1 / 2)

韩遂叛乱时,朝廷派张温前去平叛,张温请求朝廷派乌桓骑兵前往支援,前中山太守张纯请求统率乌桓骑兵,被朝廷拒绝,朝廷将乌桓骑兵交由公孙瓒指挥,张纯非常不满。因朝廷克拖欠军饷,乌桓骑兵头目丘力居走到半路撂挑子不干了,带领乌桓骑兵回去了。

张纯趁机作乱,他怂恿丘力居造反,丘力居对朝廷拖欠军饷十分不满,当即同意。随后,张纯又去拉同郡的前泰山太守张举入伙,他给张举画了个大饼,他对张举说:“乌桓骑兵多次受朝廷征调,朝廷却无故拖欠他们的军饷,现在,乌桓骑兵不听朝廷号令了,国家这样对待士兵,离灭亡不远了;我已经说服了乌桓骑兵头目丘力居跟我一起举事,凉州韩遂起兵这么久了,朝廷到现在都没平定他们,听说洛阳有人生了两个头的孩子,这是汉朝气数将尽、天下将出现两个君主的迹象啊。我们有所向披靡的乌桓骑兵相助,无人能挡,定能成就一番大业,到时,我愿奉你为帝。”

张举被张纯的三寸不烂之舌说的心动了,张纯、张举、丘力居三人联手,起兵造反,烧毁城郭,劫掠百姓,叛军如滚雪球般很快就达到十余万,势如破竹,公孙瓒无法抵御,京师震动。

凉州叛乱还没平息,幽州叛乱又起,汉灵帝一筹莫展,这时,他想起了刘虞,这位皇叔之前在幽州当过一把手,跟叛乱的乌桓关系处的不错,派他去安抚招安乌桓叛军,可以瓦解叛军,想到这一层,汉灵帝兴奋了,立马传旨,让刘虞出任幽州牧,不用来朝廷报到了,快马加鞭赶去幽州平叛。

刘虞曾任幽州刺史,他主政幽州时,对游牧民族采用怀柔政策,深得乌桓等游牧民族的拥护,刘虞是谁?汉献帝为何如此器重他?

刘虞是汉室宗亲,对汉献帝来说,和刘备这种八杆子摸不着的皇叔相比,他和刘虞要亲近的多,刘虞的祖上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长子东海恭王刘强,刘强曾被刘秀立为太子,母亲被废后,他自知之明的让出了太子之位。

刘虞很上进,脚踏实地,从基层干到了幽州一把手的位置,从没犯过错。后来,因得罪了宦官,被“公事去官”,一撸到底。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黄巾起义爆发后,各地一片恐慌,刘虞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黄巾军造反的重灾区甘陵国的国相,主要任务是赈灾。有的贪官借赈灾中饱私囊,赈灾之后,难民还是饥肠辘辘,赈灾官员贪的盆满钵满。但是,刘虞是真的来赈灾的,当地老百姓对他一通点赞。

幽州张举叛乱,刘虞成了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的救命稻草,他对付叛军还真有一套,一到幽州就派使臣到乌桓晓以利害,告诉叛军头目丘力居,他若肯归顺朝廷,既往不咎,万事好商量,丘力居当即表示愿意归顺。

这招够狠,一下子戳中了张举的要害,他最能打的部队归顺朝廷了,其他士兵大多是被裹挟的老百姓,现在朝廷不仅不治罪,还给他们活路,叛军军心大乱,一晚上跑了一大半士兵,没多久叛乱就被平定了。眼睛能瞥到自己耳朵的刘大耳朵和他的两个好兄弟关羽、张飞也参与了这场平叛,刘大耳朵最后还因功获封平原县令。

平叛之后,刘虞深刻领悟到:老百姓之所以造反,是因为太穷了,大家都安居乐业,谁吃饱了撑的去造反?幽州太穷了,军饷、粮草每年都要靠冀州接济。刘虞为了改变幽州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上谷市场,允许百姓和游牧民族交易,开采渔阳盐铁矿;精兵简政,裁撤冗官冗兵;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开荒种地,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在刘虞的努力下,幽州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幽州再也不需要冀州接济了,心里只要想着为百姓干点实事,办法总比困难多。

青州、徐州的百姓为躲避黄巾之乱,逃到幽州的难民有一百多万,刘虞都予以妥善安排。刘虞厉行节约,穿着朴素,不吃荤菜,远近原本作风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了。

刘虞心系苍生,体恤百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对皇上忠贞不二。董卓把汉献帝掳去长安后,挟献帝以令诸侯,各路诸侯很不爽:丫的都被我们撵跑了,还在那里用皇上的名义得瑟,叽叽歪歪的,烦得很。这时,有人提出:不如另立个皇上呗,这样就不用鸟董贼了。拥立谁当新皇帝呢?当时,老刘家有名的地方大员是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人气最旺的、民意支持率最高的是刘虞,“新皇帝”的不二人选——就是他了。

面对很多人争破头、唾手可得的皇位,稍微有点野心的人都会心动,可是,刘虞却毫不犹豫的SAYNO。

袁绍见刘虞死活不肯当皇帝,就建议让他当录尚书事。录尚书事这个官可以代替皇帝对官员进行封赏!韩馥、袁绍让刘虞领尚书事,目的自然是想让刘虞给他们加官晋爵。袁绍的小九九,刘虞太清楚了,刘虞义正辞严道:“你们这么做有意思吗?你们嫌天下还不够乱吗?皇上受难,你们整天就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我蒙受皇恩,却不能尽人臣之道、为国雪耻,深感耻辱。我希望和大家一起迎回幼主。你们都是一方大员,身居要职,应该尽忠王室,怎能心怀逆谋,玷污忠臣呢?”

刘虞用人臣的最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骂的句句在理,把韩馥、袁绍等人骂的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刘虞断了袁绍和韩馥的念想。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作风高尚的刘虞和一个用卑鄙的手段害死了他的人在一起共事,两人在很多事情上意见不合,分歧巨大,矛盾日深,这个人就是公孙瓒。

刘虞和公孙瓒刚开始合作的很好,刘虞管行政,刘虞管军事,一文一武,合作无间。公孙瓒在痛击侵犯边关的外族时,刘虞在后方大力支持,要粮给粮,缺兵刘虞就募兵,公孙瓒在镇压张举叛乱时,刘虞不遗余力的支持。

刘虞是务实的实干家,他宽厚仁慈、以德服人;公孙瓒是乱世中的枭雄,野心勃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在一起共事,必然会发生矛盾。公孙瓒受刘虞节度,公孙瓒自持掌握兵权,便放纵士兵掠夺百姓,刘虞对百姓十分仁爱,因此,两人关系逐渐恶化;两人在对待乌桓等游牧民族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刘虞主张实行怀柔政策,公孙瓒主张“打服他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