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童贯出师(2 / 2)

臣愚认为耶律氏据有沙漠,已经历多年,契丹人已经习惯与我国友好往来,假设此时有奸雄乘机而起,自立为契丹君主,岂肯轻易归顺我朝?

我朝与契丹为兄弟之国,共同遵守盟约一百多年,如今天祚帝之叔兄子弟尚多,如果天祚帝果真一去不返,愿陛下用对待兄弟之国的礼仪,特意遣派大臣出使彼国,表达出我国与之共患难的诚意,支持契丹共同抵御外侮,抚慰其宗族,慰劳其臣僚,以忠孝大义相勉励,誓与契丹人民共同雪耻戡难。

然后在天祚帝的叔兄子弟之中,选择一个受天祚帝宠信、受国人敬仰的人,立为契丹国主,以领导契丹人民。

用隆重的礼仪,赐予封册,重申两国信誓,继续友好往来,息境安民,令契丹人民有感激及拥戴中国之心。

契丹对中国保存其宗社之举必然心存感激,也就是说中国对契丹有再造之恩。陛下虽然不会要求契丹报恩,但是契丹于心不安,或归还故地,或减纳岁币,必定有其中之一个举动以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

如果这样,则中国不用出动一兵一卒、不必消耗一箭一矢,安享收复故土、削减岁币的大利益,可谓天赐良机,间不容发。

伏望皇上特加采纳,从速决断并施行,实天下之大幸,国家之大幸。

《附言》:臣愚以为契丹失去酋领之后,不知应该拥立谁为国君,又担心中国乘机攻击,然而陛下如果兼爱南北百姓之性命,务必以义气为重。

如果同情契丹的祸乱灾难,援立新酋领,当此孤独无助之时,依靠朝廷之力以保存其国家,名正言顺,契丹没有不从之理,则我国施大恩于彼,其心必服。中国乘机申明巩固盟誓,可谓利益无穷。

假设他们自立新主,则恩义不出自我国,如新主即位后受到国人拥护,势必恢复强盛,则我国增加边防军队、过分防备其国的举措,只会增加契丹对我国的戒备之心而已。

所以愿陛下不要突然在边境增强军备,以防主动挑起边衅,不要犹豫为之立君,以免将来留下不及时行动的悔恨。

孔子曰:“兴灭国,继绝世,天下之民归心焉”,惟陛下果断决策。

《又附》:愚臣认为女真不过是一个人数稀少微不足道的部族,从前臣服于契丹,其势力不过是契丹的一个大部族而已,其人数及力量之强弱与契丹无法媲敌。

仅仅因为契丹酋领失德无道,女真乘契丹人离心背叛之际兴风作浪,于是得以以寡胜众,以弱凌强,并非由于女真的真本事,只不过是契丹自取败辱而已。

然而契丹毕竟是北方大国,契丹人原本就不畏惧女真人,女真目前虽然一时得志,又岂能长期横行于北方?

契丹的新首领即位后,如果得到国人一致拥护,事情将立即发生翻转。

陛下的仁德覆盖四海,普天之下,率土之民,无不臣服。如果乘此机会当机立断,举措得当,使契丹人感恩戴德,刻骨铭心,以至主动收敛其素日之贪傲之心,正是符合古人所谓的‘用力少而成功多’的古训了。

…………༺࿈༻…………

三月,代州(今山西忻州市代县)守臣上奏称接到金国给我朝的军牒。

准大金应州彰国军【注:“大金应州彰国军”是金国设立的军事机构,因辽朝尚未灭亡,金朝在契丹所设置的军事机构尚未受到宋朝承认,故称“准”,“准”有“伪”之意。应州,今山西应县】牒报:

“近来我军在白水泊击溃契丹军队,辽天祚帝脱身向北逃亡,本国军马已到达、平定并占领契丹山後地区,请宋朝代州的边境人员不得擅自接纳逃往宋境的契丹人民,以免自取灭亡!”

…………༺࿈༻…………

四月十日,太师领枢密院事童贯勒兵十万巡视边境。

徽宗下诏宣谕燕京地区及其所管辖的州城所在之辽国汉人。

诏书称:“因上天将中国之地尽行托付给朕,使我国拥有所向无敌的军队,得以取代与吞并那些荒乱败亡的国家,从而拓疆开土。这是上天赐予朕的使命,只有有德者才能够享有的荣誉。

朕继承大业,仰承先帝功德,日夜恐惧,不敢懈怠,仰赖上天降福,我国才得以安康升平,登峰造极,声教波及远方,向东越过朝鲜,向西经过积石(今青海贵德县河阴镇),向南翻越佯柯(今贵州)之境,无人敢不归顺。

燕云地区,曾经是我朝故土,只因五代动荡,不幸陷于契丹。

幽燕地区的人民,仍然怀念故国,渴望回归祖国,其忠愤爱国之血诚,孜孜不倦,历久弥新。

如今上天降灾祸于契丹,使契丹昏君的丑恶行径得到报应,他们作恶多端,纲纪败坏,横征强敛,刻剥无度,以至上凌下替,妖孽并兴,倾国丧家,亡命天涯。

白水泊之败以后,立即传来篡位的消息,其境内赋税日益繁重,百姓不堪忍受。加之盗贼蜂起,四处骚扰,可怜的贫民百姓,有怨无处申诉。

朕承受上天大命,俯顺人心,选将出师,恢复旧土,这是圣人所谓的“以至仁伐至不仁”,拯救黎民百姓于涂炭。

朕已命领枢密院事童贯领兵一百万,收复幽燕故地,与大金国共同商议,画定边界。

诚信不渝,内外响应,奉上天之命,舍我其谁?正义之师,霆击雷驱,多路并进,前角後犄,万众一心,以力济德,谁敢阻止我军的雄心壮志?

然而念及古训所谓“王师无战而天道好生”,坦城地敬告契丹人民,务必洗心涤虑,考察历代兴亡之故事。

如果你们能够主动归顺我朝,自求多福,上天一定会怜悯你们,令你们永远守护一方国土,朕也会感到不胜欣慰。

朕已降旨处分,如果秦晋国王愿意交纳燕云之地给我朝并归顺我朝,朕必会以礼相待,使其子孙世世代享有王爵。

应被我国收复的州县城寨,其中的契丹文武官员一律依照旧职任事,依据功劳不同予以提拔。所有守戍战士,一律从优赏赐,愿意留在军中的仍予存录,愿意归农的免除赋役三年。

收复之後,蕃人与汉人士兵待遇同等。民户除春、秋二税之外,其他苛捐杂税一律免征。

大军所至之处,务必安民恤众,不得肆意伤害当地官吏与百姓,不得焚烧庐舍,不得掳掠人畜,违者按军法惩处。

若有愚昧无知、不知归顺、阻碍我军正义之举、或犹豫怀疑等等举动,结果遭到以鲜血涂抹原野的下场,都是自取其辱!

朕恭敬地执行天命,对你们的过失加以惩罚,正所谓机不可失,你们务必自我勉励才是!祸福无门,都由自己的选择召致!

朕不再重申,军队也理应听清楚明白。特此诏示,众人想必都己知晓!”

…………༺࿈༻…………

童贯以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为都统制,武泰军承宣使王禀、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为副。

当天,徽宗便服微行,出宫观看出师,并为童贯饯行,将御笔书写的三条策略交付给童贯:“如果燕地人民顺从响应,可乘机恢复中国失地,这是上策。

如果耶律淳能够投降并愿意成为我国藩属国,这是中策。

如果燕人暂时不愿归顺臣服我朝,则指挥军队巡视边境,然后毫发无损地班师回朝,这是下策。”

童贯恭奉圣训,耀武扬威,率领三军浩浩荡荡开赴边境。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四月二十三日,童贯驻军高阳关【注:高阳关,北宋军事重镇,位于今河北高阳东】,以宣抚司名义贴榜宣告。

榜文:“幽燕地区,原本为我朝疆域,自从陷没以来,至今将近二百年。

如今当地汉人与契丹人各怀异心,祸乱相寻,天祚帝早已亡命天涯,燕王乘机纂权攘位,可怜的燕地人民,再次惨遭涂炭之苦。

本宣抚司遵奉皇上圣旨,统率大兵,按临边境地带,奉命问罪,致力于拯救人民,不敢擅自杀戮。

你们应当自我勉励,趁早作出决择。有官职者可仍旧任职,有田产者宜恢复旧业。如果有率领众人立功效忠的,理当从优授与官职,优厚赏赐金帛。如有带领一州一县人民投靠朝廷的,当授为此州此县之长官。如有率领全体燕京人民归顺朝廷的,无论原本是士兵或百姓,一律授与节度使之职,给钱十万贯,大宅院一所。

愿全体燕人同心协力,背弃契丹,归顺汉朝,永远享受安乐康宁的生活。

契丹诸部落如果归顺,与汉人同等对待。已经戒谕众将士,不得擅杀一人。

倘若你们仍旧执迷不悟,那就另当别论。历来一切契丹横征暴敛之赋役,全部废除。

我国大兵入境,所须粮草以及租用车牛之脚价,都不需由燕人负担,仍豁免两年赋税”。

…………༺࿈༻…………

陶悦《使北录》:政和七年,童贯建议北伐,大发禁兵,并告谕河北诸将帅,凡事可先斩后奏。

二月中旬,前军率先出发。

三月上旬,占卜大吉,童贯率领中军准备启程,朝廷群臣无人敢提出异议。

但徽宗的旨意是要等待遣往女真的贺元旦使臣回来后才出师,当时以司封员外郎陶悦假借太常少卿之官衔为使节,以知霸州李邈为副使,出使女真,贺岁首元旦。

二月二十五日,陶悦一行回到京城,恰值童贯扈从徽宗出城,遂奉旨至童贯府中议事。

次日,陶悦与李邈来到童贯府第,童贯粗略询问使节路涂是否顺利,又问及契丹境内有无盗匪,陶悦回答说没有见到。

童贯问:“怎么知道没有盗匪?”陶悦说:“陶悦此行,每天行走一段路途,既未曾停留,又没有改走其他道路,以此知道”。

童贯说:“何以知道别处没有盗匪?”陶悦说:“每到一地,都用礼物贿赂打听他们国内的消息,他们只说时常与女真战斗,没有听说有别的盗匪”。

童贯说:“据说契丹人大多颠沛流离”,陶悦说:“陶悦所经过的道路,都有居民,田园都有人耕种,所经过之处,围观的人民挤满了道路,未见有流离失所的”。

童贯又问:“是否已经有人占据易州【注:易州,今河北易县。会同九年(946年),后晋守将孙方简将易州献予辽朝】?”陶悦说:“易州不在陶悦所经过之路,然而经常采访契丹人,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童贯严厉地说:“据说霸州(今河北廊坊市霸州市)己经被围,朝廷也已经起兵,大人为何不提及此事?”陶悦说:“陶悦从雄州、莫州回来,离霸州很近,也未听说此事”。

可见童贯妄自揣测,为出兵伐辽找借口,并己经向朝廷虚奏,询问陶悦只为了征实其妄说而己。

…………༺࿈༻…………

五月九日,徽宗以蔡攸(蔡京长子)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

《北征纪实》:童贯于四月十日启程,而蔡攸于五月十三日拜命。

蔡攸起初以不通军务辞让,徽宗批示:“朕命童贯宣抚北方,独自率领大军,军中的统领将佐都是他的门人故旧。童贯已经年迈昏愦,举止荒谬反常,经常隐匿边境情报,以致朝廷错失良机,祸害朝廷之举莫过于此。

卿乃朕所极为倚重之人,之所以任卿为副使,实则是命卿负责监军而已,至于军旅之事,卿又何必参预?卿只需负责人事及监察童贯的行动,可迅速接受任命,择于十八日启程进发”。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