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茫道 连载

迷途茫道

分类:武侠修真 作者:巴掌山人 字数:5万字 标签:迷途茫道,巴掌山人 更新:2024-03-21 23:37:42

悟世间道,踏红尘路,明真我心。心关一扣千思动,源本实有又似无。万道有别终归一,百死无悔难回头。这是普通的一个故事,也是千千万人的一个缩影。生而为人终其一生所求所行为何?知而后行,行而又知,进而再行。求 ...

“先生,人为什么要活得这么苦?人生区区数十载,不仅要面临生老病死,风霜雨雪,求而不得,甚至若是生在穷苦人家还要面临饥寒交迫,以及大户人家和那些官老爷的敲骨吸髓。更可怕的是太平盛世下这些都算是好的了,如果碰到乱世还要随时恐惧乱兵流寇活得朝不保夕。

可即使是这样,为何人们又那么坚韧的想要活下去?他们就像戈壁上的野草和悬崖上的怪树那样深深扎根,抓住任何能活下去的机会,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缕阳光。总是黄了又绿,枯了再长。一切都为了活着,甚至是拼了命的活着,细思起来是那么矛盾可又是那么自然。”学堂中一位年轻学子不解发问。

这年轻学子约双十年华,一身青色儒生袍服,束发后头插一根白玉簪。刀削般的脸庞上鼻梁高挺,双眸灿若星辰。“普通啊,你这一路游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想必自有一番见解,你问为师是为求证,也是为求同是吗?”学堂中一道略显深沉的声音淡淡响起。

声音的主人观其外貌约若近不惑之年,一身黑色袍服洗的隐隐发白却又极其干净,袍服罩下的高大身材一股威严隐隐透出,一头乌黑长发披肩并未束起,手持一柄青玉戒尺,上有金色篆文隐隐透出。

“是也不是,为求证和求解,却并非为求同。”年轻人淡淡回到。听到学子的回话,先生双目一凝有一瞬间的精光透出。后淡淡的声音回响在学堂里“答案因人而异,因境而变,故还需要你自己去找,自己去印证你自己的答案”。

有穷国三千里国土,位于天方大陆东南部,这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有港口有良田,更有不少名山大川,还有浓厚的文化风气和淳朴的民风。有穷国西部有座悠然山,悠然山脚下有座弯月村,村落被一条叫紫水河的小河穿过,一座石桥连接小河两岸。

小河北岸是一片红枫林,村里有座名为心斋的学堂坐落于这红枫林内部。说是学堂,其实也就是区区三间大的茅草屋加上高低不同的木柴圈出的院落。毕竟再大的茅草屋也还是茅草屋,只不过大了些而已。

学堂里有个怪先生,先生姓本却名“无奇”自称无奇先生,学堂里也只有一个学生,据说还是无奇先生捡来的弃婴。无奇先生给捡来的弃婴取名“普通”,跟着先生姓,于是就有了无奇先生教出普通学生的说法。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心斋的无奇先生很有学问,可也都没有人知道无奇先生的来历。只知道那一天悠然山方圆数十里漫天九彩大雾,从大雾里走来了一个外乡的无奇先生。

他怀里抱着一个婴儿,站在连接两岸啊石桥上看着红枫林口中说着“甚好,甚好”,于是红枫林中就多出来了几间茅草屋。

因为村里民风淳朴,加上村民可怜一个男人还带着个孩子,当爹又当娘的不容易,所以也都没有去多问什么。

一是怕勾起人家的伤心事,二也是不想多生事端,毕竟那位无奇先生看起来颇为不俗。又因为无奇先生不教授当下科举的时兴内容,所以村子里读的起书的人家不让自家孩子在心斋启蒙求学。而读不起书的因为交不起束脩,也就压根不会来心斋。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静悄悄的过着,岁月从悠然山的山顶缓缓流到山脚,又从山脚顺着紫水河流进弯月村,从家家户户的厨房流进,又从家家户户的烟囱流出。

河水潺潺,终日不息,村子伴随着每天太阳准时的从东方升起,在一声声公鸡的鸣叫,夹杂着几声犬吠中被唤醒。炊烟袅袅,红枫林在阳光照射下更显鲜艳,紫水河倒影着红枫林,倒影着石桥,也倒影着村庄。

随着反射起的太阳光,几率薄薄的晨雾弥漫开来轻轻抚着小村庄,这一刻的弯月村仿佛一座世外的桃园。这一年心斋内的少年郎已经年满一十六岁,他叫“普通”。

此时的他右手顶在窗台上扶着下巴,坐在心斋的学堂里看着外面的细雨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叫普通不好吗?名字什么的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别人可以叫甲乙丙丁,我也可以叫甲乙丙丁嘛。”他这样自我安慰道。

“可为什么我偏偏姓本,却不姓布呢…不过,先生也说普通挺好,普通就是真,普通就是诚啊!我也这么认为,起码不比什么狗娃子,二愣子,富贵,毛驴什么的好吧?”

“没错,没错,先生可是这个村最有学问的人,绝对不是因为自己叫无奇才给我起名叫普通的,嗯!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的。”在好一番自我安慰和精神胜利法后才终于勉强说服自己接受自己叫“本普通”的这个事实。

后天就是他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游学的伟大日子,所以他决定奖励自己明天就不再去锄地了,虽然后山还有多年前开垦出的两亩坡地没有锄完。但这都不重要,毕竟先生种的豆子和草也差不多,甚至早就分不清谁是谁了,也不知道是豆子吃了草还是草吃了豆子。

真不是做第子的五谷不分,实在是先生教的知识过于变换莫测,令人难辨真假。普通也怀疑过其实先生也分不清草跟豆子,所以私下也问过同村的大爷大娘,结果令人震惊,普通猜对了……

普通曾经向同村差不多大的好友张长生问过村外书斋里的先生都教些什么,张长生告诉他启蒙讲的《四时文》和《通史略记》,就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四季变化和国家历史的一些入门读物,之后就注重讲科举考的《礼》和《中庸》以及《朱子》,还说他以后要考科举做大官。

这时普通发现自己学的东西似乎和外面书斋先生教的差距很大,本想着去村子外看看别家的先生都是怎么上课的,可他如师如父的先生告诉他在他满十六岁之前不能离开村子,不然可能会有大麻烦,这一年普通十二岁。

小的时候还好,毕竟没那么多心思,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悠然山附近已经快要装不下这小小少年的心。他开始对村子外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十六岁的到来,尤其是从好友嘴里听到了集市,店铺和糖葫芦以及种种精彩之后就更是充满了对村外世界的向往。

不过同时他也发现自己的先生似乎跟别人很不一样,这里的别人包括村子里的人和好友叙述中村外的人。首先,先生不会种地,这一点已经被后山上那草豆难辩的二亩地证明了,虽然开花很好看也很香却不结豆子,但家里从来不愁吃穿。

普通也问过先生平时的粮米是怎么来的,先生看了看心斋外的几箱子蜂和天空,正气凛然的淡淡说道“靠着辛勤劳动的双手换来的”。

普通本欲详问是怎么个辛勤法,可看着先生逐渐阴沉如水的脸庞,以及悄悄摸向腰间戒尺的双手,本着尊师重道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心思终究是没敢问出来。

其次,先生教的内容跟村外的书斋也是差异颇大,从记事开始每天的必修课就是静坐,说什么要观山观水,感天地之浩荡和悟一身之所存。可在小普通看来那不就是睡觉吗?梦里什么都有。只是他的睡觉似乎又格外不同,总是能感觉到自己在睡觉,清醒的感觉到自己在“睡觉”。

在那种状态下他感觉自己融入了一片大海,他似乎是一滴水,又似乎他就是大海。先生告诉他那不是睡觉,那是入静。并且先生教他识字的启蒙教材是几捆叫《不器篇》的紫竹书简,里面不仅有对天地四时变化的阐述,还有人跟天地四时之间的关系对应,甚至有一些养生固本的功夫。

为了能让十六岁开始的游学之旅能更好的进行下去,从十四岁开始先生甚至教了他一套名为《游龙吟》的剑术,说什么练好了《游龙吟》可保他一路平安顺遂。

对此普通表示非常的认可,毕竟书上也说君子应藏器于身,君子应文武双全。

何况外面的世界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即使是画本里也常有那些藏在路边拦路借钱的英雄好汉,虽然是只借不还,但人家说的毕竟是借,从《礼》上来说还是比较客气的。为了不让自己的游资被“借走”,小普通那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辛勤的练了两年的《游龙吟》剑术,也算小有所成。

朝阳初升,这是本普通的第一次游学,他本对村外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可此时此刻终于到了心心念念的日子,他却又多了几分茫然无措。

摸了摸腰间的一枚约大拇指粗细三寸见长的圆柱形碧绿小章,站在连接南北两岸的小普通不舍的朝着红枫林望了望。

他想起了昨夜先生跟他的对话“普通啊,这是你明天游学时要带的包袱,里面有银子和几身换洗衣物,还有这枚印章你带着,这也算是先生我的信物。跟了我好多年喽,看看喜不喜欢。出门在外,若是碰到先生我的昔年好友,也能凭此让人家卖我几分薄面,从而对你照拂一二。”

印章呈现碧绿色的竹节状,约三寸长,青翠欲滴。一头的竹节上用绳子穿过,坠下金黄色的流苏。一头圆形的竹节底部却呈现方形的篆文,一个古朴的鸟虫篆文“封”字如铁弧画银勾般用阳文反刻其上。

竹节的当中,苍劲有力的阴刻篆文二字如蛟龙般盘在其上,细看之下,二字为“方圆”。

“这是方圆章,也不是什么多珍贵的东西,你带着这个再静坐的时候也能更快的进入状态,明天你走的时候记得把门带好,就不要叫先生我了,我得多睡会。”熟悉的声音似乎又在普通的耳边响起,他紧了紧身上的包袱,把手上常用的铁剑放在一边,屈膝照着红枫林中心斋的方向缓缓下拜。

起身时揉了揉红了眼眶毅然转身头也不会的向村外走去。红枫林内,心斋的院子里那高大的黑袍身影背着双手看着桥的方向神情显的有几分落寞,观其神情似乎昨晚并未睡好。

他淡淡的转身,口中喃喃道“怎么还睡不着了呢?奇哉怪也…”看着第子的向前的身影,他也背着手向屋内缓缓走去,口中念着“天地为炉兮,万物为铜。阴阳为碳兮,造化为工。小家伙,你自有你的造化呀…”淡淡的声音回荡在红枫林内……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