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斋之问(2 / 2)

普通曾经向同村差不多大的好友张长生问过村外书斋里的先生都教些什么,张长生告诉他启蒙讲的《四时文》和《通史略记》,就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四季变化和国家历史的一些入门读物,之后就注重讲科举考的《礼》和《中庸》以及《朱子》,还说他以后要考科举做大官。

这时普通发现自己学的东西似乎和外面书斋先生教的差距很大,本想着去村子外看看别家的先生都是怎么上课的,可他如师如父的先生告诉他在他满十六岁之前不能离开村子,不然可能会有大麻烦,这一年普通十二岁。

小的时候还好,毕竟没那么多心思,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悠然山附近已经快要装不下这小小少年的心。他开始对村子外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十六岁的到来,尤其是从好友嘴里听到了集市,店铺和糖葫芦以及种种精彩之后就更是充满了对村外世界的向往。

不过同时他也发现自己的先生似乎跟别人很不一样,这里的别人包括村子里的人和好友叙述中村外的人。首先,先生不会种地,这一点已经被后山上那草豆难辩的二亩地证明了,虽然开花很好看也很香却不结豆子,但家里从来不愁吃穿。

普通也问过先生平时的粮米是怎么来的,先生看了看心斋外的几箱子蜂和天空,正气凛然的淡淡说道“靠着辛勤劳动的双手换来的”。

普通本欲详问是怎么个辛勤法,可看着先生逐渐阴沉如水的脸庞,以及悄悄摸向腰间戒尺的双手,本着尊师重道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心思终究是没敢问出来。

其次,先生教的内容跟村外的书斋也是差异颇大,从记事开始每天的必修课就是静坐,说什么要观山观水,感天地之浩荡和悟一身之所存。可在小普通看来那不就是睡觉吗?梦里什么都有。只是他的睡觉似乎又格外不同,总是能感觉到自己在睡觉,清醒的感觉到自己在“睡觉”。

在那种状态下他感觉自己融入了一片大海,他似乎是一滴水,又似乎他就是大海。先生告诉他那不是睡觉,那是入静。并且先生教他识字的启蒙教材是几捆叫《不器篇》的紫竹书简,里面不仅有对天地四时变化的阐述,还有人跟天地四时之间的关系对应,甚至有一些养生固本的功夫。

为了能让十六岁开始的游学之旅能更好的进行下去,从十四岁开始先生甚至教了他一套名为《游龙吟》的剑术,说什么练好了《游龙吟》可保他一路平安顺遂。

对此普通表示非常的认可,毕竟书上也说君子应藏器于身,君子应文武双全。

何况外面的世界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即使是画本里也常有那些藏在路边拦路借钱的英雄好汉,虽然是只借不还,但人家说的毕竟是借,从《礼》上来说还是比较客气的。为了不让自己的游资被“借走”,小普通那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辛勤的练了两年的《游龙吟》剑术,也算小有所成。

朝阳初升,这是本普通的第一次游学,他本对村外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可此时此刻终于到了心心念念的日子,他却又多了几分茫然无措。

摸了摸腰间的一枚约大拇指粗细三寸见长的圆柱形碧绿小章,站在连接南北两岸的小普通不舍的朝着红枫林望了望。

他想起了昨夜先生跟他的对话“普通啊,这是你明天游学时要带的包袱,里面有银子和几身换洗衣物,还有这枚印章你带着,这也算是先生我的信物。跟了我好多年喽,看看喜不喜欢。出门在外,若是碰到先生我的昔年好友,也能凭此让人家卖我几分薄面,从而对你照拂一二。”

印章呈现碧绿色的竹节状,约三寸长,青翠欲滴。一头的竹节上用绳子穿过,坠下金黄色的流苏。一头圆形的竹节底部却呈现方形的篆文,一个古朴的鸟虫篆文“封”字如铁弧画银勾般用阳文反刻其上。

竹节的当中,苍劲有力的阴刻篆文二字如蛟龙般盘在其上,细看之下,二字为“方圆”。

“这是方圆章,也不是什么多珍贵的东西,你带着这个再静坐的时候也能更快的进入状态,明天你走的时候记得把门带好,就不要叫先生我了,我得多睡会。”熟悉的声音似乎又在普通的耳边响起,他紧了紧身上的包袱,把手上常用的铁剑放在一边,屈膝照着红枫林中心斋的方向缓缓下拜。

起身时揉了揉红了眼眶毅然转身头也不会的向村外走去。红枫林内,心斋的院子里那高大的黑袍身影背着双手看着桥的方向神情显的有几分落寞,观其神情似乎昨晚并未睡好。

他淡淡的转身,口中喃喃道“怎么还睡不着了呢?奇哉怪也…”看着第子的向前的身影,他也背着手向屋内缓缓走去,口中念着“天地为炉兮,万物为铜。阴阳为碳兮,造化为工。小家伙,你自有你的造化呀…”淡淡的声音回荡在红枫林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