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回 衙前之役122(2 / 2)

最让苏轼愤懑的是虽然朝廷谕令让凤翔府在黄河水势平稳时节安排放筏即可,然而地方恶吏却总是私下乱发放筏的号令,其目的竟然是借罚银之事从中捞取好处。

官场就是一个大大的染缸。凡是涉及官场的事情,无论大小,背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利益牵扯。一个小小的凤翔府衙前役,就事关官场的潜规则,官官相护共同捞取利益。涉事官员们甚至习以为常,不曾觉得有任何不妥,因为身处官场的同僚皆是如此。要想在官场中生存和晋升,唯有和光同尘。

但苏轼就是不屑如此,他偏偏要做那束刺目的金光,哪怕为此撞得头破血流。所以苏轼第一时间找到知府宋选汇报商议此事。

宋选耐心听完苏轼义愤填膺的叙述,目光复杂地看了苏轼一眼。苏轼从宋选的眼中看到了欣慰、赞赏、无奈、失落等诸多情绪。

宋选沉沉地叹了口气,示意苏轼先坐下平复一下心情,语气平缓地说:“子瞻,你所说的衙前役的情况,我知道。”

“啊!”苏轼惊呼一声,然后是满脸地错愕不解。宋选以勤政善治著称,为何对于此事却视而不见?苏轼皱眉低头不语,眼神有些茫然无措。

宋选好似没有看到苏轼的异常,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子瞻,‘官’字上面宝盖,下面双口,双口被左边的一条竖线连接,表示上下一体。按照书写的架构要求,上面的口要写小一些,表示为官者说话要慎重,不可随意;下面的口要稍大一点,示意民以食为天,乃立国之基。为官者必须上下负责。一般来说,做到对上负责不是很难,难在对下负责,难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其位谋其政。我身为边境州府的最高长官,首要职责是维持州府的安全稳定,不断强化对西夏的严防死守,如此才能保全州府百姓的最大利益。对于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的问题,特别是衙前役这种官场普遍存在且尽皆默许的问题,我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我不能让自己手下无人可用。”

苏轼沉思默想良久,最后缓慢而坚定地摇头,铿锵有力地说:“我能理解宋大人所言,但下官不敢苟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生民心重于一切。我非圣人,亦知水至清则无鱼。但是,凡不平之事,只要被我遇见,且我又有能力解决,无论刀山火海,我必削株掘根!”

“好!”宋选非但没有因为苏轼的顶撞而有丝毫不快,反倒大声喝采道,“人不轻狂枉少年,年少热血就该如此!子瞻,顺应自己的本心,你想如何做就如何做,我不仅不会掣肘,还会在背后支持你。”

“下官谢过宋大人!”苏轼没有想到宋选态度转变如此之快,但苏轼能够感受到宋选此刻发自内心的喜悦赞赏,深深鞠躬道谢。自己步入官场的第一位领导,确可说得上是一位好官,虽已和光同尘,但未同流合污。

于是,苏轼连夜提笔给执掌国家财政的三司使蔡襄上书:一陈凤翔府衙前役之害;二乞免除225户由于府衙调度失当导致官物损耗造成的积欠;三改衙规,若确因非府衙原因丢失木材,容许百姓来年再补交罚银;四议让百姓自行考察水情,在渭水、黄河涨水期之前,择机运送木筏,由衙吏监管即可。

朝廷批准了苏轼的变革方案。此后,凤翔府衙前役之害大大减轻。改革衙前役可以说是苏轼步入仕途后,为民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使他在当地留下千古美名的一大政绩。

返回